創新扶持方式 財政金融“雙輪驅動” 經濟發展是財政增收之源,反過來,財政增收后,通過深化財政體制機制改革,落實各項積極財政政策,又能促進產業轉型、經濟增長,兩者相互促進、良性循環。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廈門先后出臺推動工業穩增長促轉型的十條措施、加快智能制造發展十條措施,以及扶持新能源、生物與新醫藥、信息消費、電子商務、海洋產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扶持政策,推動產業“穩增長”、“促轉型”。同時,積極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扶持政策,研究出臺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加快發展的措施,積極爭取資金、出臺政策推動小微企業創新創業,推進自貿區相關財稅扶持政策改革創新,不斷增強經濟發展活力。此外,全面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通過爭取銀團貸款、發行債券、推廣PPP模式、設立城市發展基金、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爭取中央??畹惹?,為廈門籌措數百億元建設資金,有力地保障了各項重點項目的資金需求,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后勁與城市綜合競爭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來廈門財政部門積極運用金融思維,以市場化的方式推進“財政金融”雙輪驅動促進經濟發展。例如,今年廈門設立了初期規模百億元的政府產業引導基金,運用財政杠桿撬動社會資本投資實體經濟,首批七只產業子基金和前海母基金成立,預計至少有37.3億元將投向廈門企業。通過加大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基金投入,以股權投資方式支持初創期企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領域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創新財政扶持方式,“財政金融”雙輪驅動,將進一步放大財政資金杠桿,有效激活社會力量,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為廈門財政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聲音】 廈門大學財政系主任童錦治教授: 當前,全國經濟下行壓力大,不僅體現在經濟增幅放緩,更體現在財政收入增速下滑上。在此背景下,廈門財政收入能夠保持兩位數的較快增長,財政收入質量不斷提高,財源結構不斷優化,反映廈門市委市政府近年來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初見成效,正在邁上一個更加健康、更有質量、更可持續的財政發展軌道。建議廈門繼續抓住中央支持福建和廈門加快發展的戰略機遇,加快出臺并落實一系列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政策舉措,促進財政和經濟的良性、有效互動,進一步增強地區經濟的發展質量和發展后勁,加快實現廈門經濟文化社會的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 (上接A01版)這當中,包括蓮塘村、下紅壁自然村、何厝社區等。在這片廣袤的生機勃發的土地上,翔安區創建的典范村(社區)培育打造“1+X”模式同樣備受矚目——簡單地說,就是每個鎮街都要重點培育1個典型點,著力打造若干個典范村(社區),并以點及面,帶動更多的村居走上共同締造美麗家園的康莊大道。 翔安培育打造新典范村(社區)的強力杠桿,最大的“著力點”,無疑在“群眾”上。這一點,從昨日記者獲悉的一組數據可見一斑:今年來,全區群眾累計投工投勞1.27萬個工作日,認管認養167個項目,騰地讓地12.3萬平方米,房前屋后綠化美化5.6萬平方米,捐款捐物300多萬元。 事實上,廣大老百姓要擰成一根繩,離不開共同精神這條無形的紐帶。繼云頭社區書院率先全市開班后,各鎮街相繼跟進推動社區書院建設,至今年10月底全區已開辦10家,提前實現每個鎮街至少開辦1家社區書院的目標。有了這一個個“居民協商議事的平臺、共同學習成長的載體、培育共同精神的課堂”,翔安老百姓在共同締造中的凝聚力空前提升。 社區治理千頭萬緒,如何才能讓每個充滿活力的社區社會組織都有序地參與進來,形成共同締造的強大合力?翔安區把答案牢牢地鎖定在深化“協商共治”上。“翔安區美麗廈門共同締造宣講團”一次次登臺,講述的就是共同締造的“百姓故事”。同時,以“村內事、村民議”為原則,一個個參與村居事務的協商議事平臺也在翔安越來越多的鄉賢、“五老”、經濟能人、黨員、村居民代表中日益穩固地搭建起來。 |
相關閱讀:
- [ 07-15]上半年廈財政收入"雙過半" 加大對新興業態培育力度
- [ 02-11]廈財政收入實現開門紅 1月份全市總收入115.8億元
- [ 09-08]前7個月 漳州市財政收入完成174.89億元
- [ 07-15]上半年財政收入增幅偏低 下半年增收壓力較大
- [ 07-10]莆田涵江半年財政收入超18億 實現“雙過半”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