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展商:“廈門人太熱情,貨帶得不夠” “早上剛補來的貨,這會兒已經就只剩這么幾盒了,真沒想到賣得這么好,特別是光明、朱膘兩個品種的印泥。”下午4點不到,西泠印社的展區工作人員略有些煩惱,因為再補貨已經來不及了。據介紹,開展第一天,西泠本次參展帶來的產品就已經出現賣斷貨的情況,借著昨天第二批員工來廈的機會趕快補了一批貨,沒想到當天就又賣得差不多了。同樣的情況并不止西泠印社,一得閣展區到昨天傍晚,也賣得僅剩下桌面上的一批產品了。“有點遺憾貨帶得不夠,因為我們本來只是想來展示形象的,一開始沒想賣,廈門人民太熱情了,昨天就逼著我們賣,結果一賣就剎不住了。”一得閣展區的負責人孟翔說。 賣得好的還有書籍、宣紙、碑拓、書畫仿品等,江西美術出版社帶來掛在展區的“八大山人”高仿畫作,第一天上午就都賣掉了,展區工作人員說:“現在暫時掛在這里,回頭再給客戶快遞過去。”而西安碑林博物館兩天銷售額達十幾萬元。來自大武夷書畫院的廖先生則透露,帶來的30個樟木箱子現在只剩下10個了,還有幾個朋友要,暫時不敢賣先留下來。 觀展市民:“這樣的文化體驗,太有價值” “早上帶孩子來,先去那邊體驗了一下雕版印刷,刷了個‘中國人民很行’,蠻有意思的。然后到毛筆這邊,孩子用毛筆寫那個水寫布,半寫半畫劃了好久。然后逛到這邊,又帶他一起拍了一張拓片,這個看起來容易其實還真需要技術。”杜女士前天就來過展會,昨天特地帶著兒子又來了一趟。她說:“現在孩子們都是手機啊iPad啊,像這種中國傳統文化的東西很少有機會體驗到,這次體驗太有價值了。” 實際上,整個展會有多個體驗項目,如來自臺灣的藝術家余勝芳,擅長畫達摩和鐘馗,在展會上不定時地進行達摩繪畫創作,每次畫都不太一樣,而每次周邊也都圍滿了看展的市民。這樣的現場創作還有不少,昨天下午,臺灣藝術家王建民現場用手指配合蠟筆“涂”畫出了一尾漂亮的藍色魚,中國書法傳媒集團、一得閣請來的書法家現場揮毫寫下書法作品、“西泠印吧”老師帶來印材現場指導參觀者體驗篆刻藝術、西泠藝術品鑒定中心的專家現場鑒寶活動…… 整個展區還有景德鎮陶瓷學院教師作品展、北京宋莊藝術家的畫展、國際藝術家畫展、當代中國畫邀請展……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對于廈門這樣的城市來說,這樣的展會最大的意義在于交流、互動,而對于市民來說,則在于普及和提升,只有好的東西才能讓市民真正愛上書畫藝術。 【花絮】 年輕畫家他鄉遇故知 此次展會除了邀請到一些書畫大家,更有許多年輕的畫家備受關注。比如中央美院、杭州畫院等等,其中師從中央文史館館員、著名畫家吳悅石先生的黃建永,卻是只身從北京來廈設展。有趣的是,書博會開幕式還未開始,他就邂逅了一位多年不見的白發老友,老人也是趁著展會前先溜達一圈,沒想到兩人一打照面才驚覺是故友,立馬高興地聊了起來,從各自的近況聊到書畫種種,說到盡興處兩人相擁拍起了照。 黃建永笑說,自己曾修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現就讀中國國家畫院吳悅石工作室課題班,經常游走各地交流,傳播書畫藝術,這樣在大型博覽會上遇見故友還是第一次。 書法愛好者趕來買正品 “這個你打開給我聞聞,我一聞就知道是不是真的,真的我才買。”一得閣的展區,一位老人家非要工作人員現場開封一瓶墨汁,工作人員拗不過她,只好現場開了,老人家聞了一下后和同伴說:“嗯,這個味道對。”終于滿意而去。原來這位老人家姓錢,和同伴都是老年大學學習書法的,因為此前屢屢買到假的“一得閣墨汁”,甚至曾經搞得家里滿屋臭味,這次是看了報紙,特地趕來展會買正品一得閣墨汁的。 【溫馨提醒】 今天是展會最后一天,17:00閉館。憑身份證進場。 【今日看點】 貨品有折扣 等您來“抄底” 今天為海峽書畫藝術產業博覽會最后一天,部分商家會將帶來的貨品折扣銷售,想“抄底”的不妨來看看。 市民提著麻袋求鑒寶 西泠印社博覽會免費鑒寶專場備受歡迎 本報訊(記者呂曉倩)手一摸就知道真偽,翻一翻就看出朝代,甚至一個筆劃就能判定是否出自名家之手……昨日上午,海峽書畫藝術產業博覽會杭州西泠印社展館迎來了首次免費鑒寶專場,其藝術品鑒定評估中心的葉子與韓經世兩位大師親自坐鎮。他們技藝高超,幾分鐘內就能確認“寶貝”的真假。最有趣的是,雖然最終百分之九十的收藏品都得不到認可,但前來鑒寶的市民們仍意猶未盡,跟兩位大師求簽名、求名片、求合照。 記者現場看到,在近三個小時的鑒寶時間里,前來求鑒的收藏者絡繹不絕,有的提著麻袋而來,有的則背著沉沉的背包,每一樣“寶貝”都被主人用各種紙張、泡沫、絨布裹得嚴嚴實實,而鑒品種類更是五花八門,包括了字畫、瓷器、印章、古籍、玉石等等,年代也從清朝跨越到現代,甚至當中還有歐洲的舶來品。“很可惜沒有遇到珍品,有些老物件基本也就是清到民國時期的物品,其他大多數都是近代仿制的贗品,有的甚至仿制得很不好。”西泠印社藝術品鑒定評估中心主任葉子說。 葉子擅長字畫類鑒定,見過無數作品的他已經把真跡的神韻刻入腦海之中,當一幅號稱郭沫若撰寫的書法作品在他面前鋪開時,他一眼就從筆跡上基本判定是仿品,再細看了一下印章浮于紙面,就確定仿品無疑。而它則是主人1998年在北京的一場小型拍賣會上花1萬元高價買來的。另一邊,西泠印社特聘鑒定專家韓經世摸著一個青花瓷筆筒解釋道:“青花瓷是文物中被仿最多的品種之一,有的高仿品仿得很真,但這個就很粗糙,很容易看出問題,比如手工青花有起落筆之處,且圖案會略有凸起、花紋有連貫性,這個贗品的圖案顯然貼花的,平坦,中間還有斷的地方。” 每個地方都會有當地特有的品種,比如當天現場不少瓷器收藏品都產自德化,也是福建的特色。其中有一個德化五彩瓷盤,雖然時間不算老、價值也不算高,但兩位專家都說:“沒見過、蠻少見”。 |
相關閱讀:
- [ 05-10]小男孩竟成拍賣會"黑馬" 拍走數件名家篆刻
- [ 05-07]廈門首個文房雅玩專題展今天亮相 展期至9日
- [ 11-14]海峽書畫藝術產業博覽會開幕 書畫同源連通兩岸文脈
- [ 11-01]文博會分會場 一場書畫展看遍廈門本土名家作品
- [ 10-30]第四屆“海峽杯”全國書畫作品展本周日開幕
- [ 10-26]青少年書畫大賽全市征集作品 在籍學生均可投稿
- [ 10-26]兩岸名家書畫展舉辦 作品將用于慈善拍賣
- [ 10-10]妙湛圓寂20周年書畫展12日-18日在廈門舉行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