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第一步:問卷調查 上廁所該用多少節廁紙? 這些大學生從研究廁紙來開始實驗,譬如說,每節紙多長、多寬,一卷又有多長等等,所以,在采訪中,李松從褲兜里掏出卷尺時,我們也就不驚訝了。 李松和他的同學需要找到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答案:到底人們上廁所需要扯多少節廁紙,才是合理又是節約的?他們做了份問卷調查,這一奇特的問卷不僅分男女,還分“小號”和“大號”的用量,只有三個問題:一,你一般上小(大)號要用幾節廁紙?二,你認為大家上小(大)號要用幾節廁紙?三,你認為小(大)號用幾節廁紙就夠了? 這三個問題似乎都一樣,不過,實驗者認為,三個設問的細微區別能幫助他們找到更準確的答案,譬如說,在回答第一個問題,被調查者往往會“不自覺”地少說一點,來顯得自己更加道德一點,這種“不自覺”其實就是一種“共識”,即大家認為上廁所應該用幾節紙。 那么,“共識”應該是多少?李松小組根據問卷數據,男女生廁紙用量暫定為四節。 實驗第二步:“租借”實驗場地 加上標尺,一卷廁紙能供更多人用 根據李松觀察,相對封閉的學校圖書館是最理想的“實驗室”,不過,在獲準進入前,他們必須有初步實驗數據來打動管理層。 上個月初,李松和他的小伙伴在廈大南光公廁開始實驗。學生們要做的是:看看有標尺的廁紙的使用量,和沒有加注標尺的廁紙的使用量,是不是一樣的? 學生們在游客最多的周末,蹲守在廁所外,記錄上廁所人數。在廁紙用完后,迅速更換廁紙。 他們得到的數據是:在廁紙旁沒有加注標尺時,22人次用完了一卷;當廁紙旁標注出33厘米、44厘米和55厘米刻度時,一卷廁紙的使用人次分別為42、39和34。 實驗第三步:加入文字 正面精神激勵有效節約廁紙 實驗數據讓李松小組能夠進入廈大圖書館實驗。 在廈大圖書館的第一周,李松小組只在廁紙旁加注尺度,在“共識”的四節即54厘米處,只用一條黑線顯示。結果,那周,廈大二樓男女廁所共使用了113卷衛生紙,比之前節約了10卷。 緊接著一周,他們嘗試文字版——在男廁所的廁紙旁,54厘米標尺處加注“紳士”,女廁所則加注“淑女”。結果:這周,二樓男女廁所共使用了82卷衛生紙,比沒有文字的標尺少了31卷,比什么都沒有的少了41卷。 不過,為什么標注“紳士”“淑女”,李松說,這是一種鼓勵大家少用廁紙的精神獎勵。而正面的精神激勵,即人們都會對自己有一種向更高層次的估計和期許。 這門課目前接近尾聲,李松說,我們希望有提供免費廁紙的公廁都能貼上標尺,我們的實驗證明,這對節約廁紙是有用的。 |
相關閱讀:
- [ 05-31]10校明日同啟“如廁如家”廁紙計劃 促學生養成文明習慣
- [ 05-30]首批10所試點校6月啟用免費廁紙 學校已安裝廁紙盒
- [ 01-17]廈大圖書館1年用掉六千卷廁紙 年均"泡館"137小時
- [ 01-09]福清網友給王思聰留言要廁紙 獲1.8萬多個贊
- [ 01-08]王思聰吐槽《我是歌手》 福州網友"插嘴"要廁紙
- [ 03-13]無業男子來廈四處游蕩 進星級酒店只為偷廁紙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