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灣是集美新城最重要的生態資源。(本報記者 王火炎 攝)
杏林灣濕地公園規劃示意圖。(集美新城開發建設指揮部供圖)
廈門日報訊(記者 應潔)記者近日從集美新城開發建設指揮部了解到,有“廈門西湖”之稱的杏林灣,將在后溪流域進入杏林灣的入水口,即杏林灣大橋以北水域,建設面積約40公頃的淡水濕地公園。
這個濕地公園建好后,不僅將為集美新城增添一處重要的生態景觀和城市公園,更為重要的是,濕地公園相當于給進入杏林灣的水體裝上了一個“凈水器”,將利用濕地蓄水、過濾、凈化的功能,實現環灣生態和水體修復,建起一個能夠自然呼吸吐納、美化水環境、涵養水資源的生態系統。
目前這個項目已進入前期階段,計劃明年建成,力爭成為廈門“海綿城市”的示范項目。
濕地不僅是景觀 還是“凈水器”
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是水陸相互作用形成的獨特生態系統,能夠起到存蓄、調節地表水的作用,在廈門“海綿城市”建設中,濕地的生態作用不可替代。
集美新城的杏林灣水域總面積約7.2平方公里,水量主要來自后溪流域,上游及周邊總匯水面積超過209.3平方公里。
這一灣碧水,是廈門尤其是集美新城不可復制的生態資源,周邊是大量居住用地和新城的辦公、商務、文化教育和科研用地,另外,園博苑島嶼和廈門市水上運動中心也“棲息”于此。可以說,杏林灣周圍聚集著集美新城最重要的城市功能,沿灣的居住、辦公人口每年都在增加,因此,灣區的生態品質顯得尤為重要。
“濕地公園建成后,相當于在后溪流域的水進入杏林灣的地方加裝了一個‘凈水器’,可以通過自然生態的方式,實現調蓄雨水,改善水體富營養化等問題,讓灣區有自己的‘呼吸’,為整個杏林灣帶來生命力。”集美新城開發指揮部建設管理處黃小達介紹,杏林灣濕地公園上游以淡水為主,而廈門的淡水濕地較少,因此顯得尤為珍貴。不過,也正因為如此,廈門已有的建設經驗也比較缺乏,給杏林灣濕地公園的規劃建設帶來一定的挑戰。
根據規劃,杏林灣濕地公園將分為原生生態保護區、濕地探索區、水上運動區、水上森林景觀區及城市濱水景觀區等區塊,以自然保護和生態優先、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在保證主泄洪道條件下,將上游水域分支,讓流入杏林灣的水先經過生態島鏈的過濾,流入旁路濕地,在達到水質凈化的同時,又具有較好的景觀效果。
水下森林、生態浮島
實現生態凈化
濕地要構建的是一個生態系統,不僅將充分發揮濕地中巖石、土壤孔隙的儲水、過濾機能,也將利用水生植物、藻類、魚類的生物凈化功能,通過構建生物鏈,來改善水體富營養化的問題。
根據前期調查,目前杏林灣水體的生態系統結構失衡,水生植物以蘆葦為主,沉水植物大多消失,水生動物以羅非魚為主,其他水生動物數量較少。
杏林灣濕地的建設將有助于恢復“生物多樣性”,模擬自然水系的生態系統結構成分,形成“營養鹽-水生植物-水生動物-微生物-營養鹽”的自我循環的食物鏈,把過多的營養鹽逐步地富集到水生植物、水生動物等高層次的生物體內,實現水體的削減污染物質的功能。
依據杏林灣現狀條件,將構建“水下森林”系統,通過沉水植物組成錯落有致的水下植物群落,比如在淺水區構建以矮生苦草為主的基生草,深水區構建以輪葉黑藻、眼子菜、刺苦草等為主的莖生草,在吸收營養物質、改善水質的同時為魚蝦類提供食物及氧氣。
“生態浮島”也將成為杏林灣濕地重要的凈化系統,簡單說,就是通過人工設計建造,把篩選、馴化后的水生植物,植入預制好的漂浮載體種植槽內,讓植物在類似無土栽培的環境下生長,植物根系自然延伸并懸浮于水體中,吸附、吸收水中的氨、氮、磷等有機污染物質,提供動植物和微生物生長、繁衍、棲息的生物生態設施。
據了解,生態浮島良好的微氣候不僅適宜水中生物的生長,為魚類生存創造良好條件,還將會吸引更多的鳥類棲息,形成小規模的生物群落。
截流污染、改善水質
美景不斷“升級”
杏林灣濕地公園的建設,與前期已經進行的杏林灣截污整治及上游溪流的流域整治密不可分。長期以來,上游生活污染源、養殖污染源和工業污染源皆匯入杏林灣,而杏林灣自身是個較封閉水域,自凈能力有限,一度造成杏林灣的水質惡化。
今年以來,廈門集中開展流域整治,杏林灣和上游后溪流域展開了截污整治的“攻堅戰”,目前,后溪流域完成了生豬禁養、村莊截污納管等工作,杏林灣沿岸,50多個雨污水排放口全部實現“截流”,有的進入沿灣分散式污水梳理站,有的經泵站進入大型污水廠,而不再直接排入杏林灣。
目前,杏林灣的截污工作已基本完成,不過灣區水質改善和景觀提升工作仍在持續推進,其中包括4毫米初期雨水調蓄池、中水回用系統等項目。此外,集美還將建設杏林灣截污管網信息化管理中心,通過建設光纜和安裝探頭等方式,“遠程指揮”即可實現所有節點的自動化運行控制、視頻監控、管養巡視、運行調度和應急處置功能。
距離杏林灣區不遠,總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的軟件園三期也將進行“海綿城市“的專項規劃,而環繞杏林灣,超過20公里的綠道及自行車慢行道已基本形成,在打造濕地公園之后,杏林灣的美景還將“升級”,成為美麗廈門、人文集美不可多得的一道風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