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搞科研 他請辭副校長之職
今年60歲的孫世剛從事電化學領域的研究。他插過隊,1977年考上廈大;是位海歸,1986年獲法國巴黎居里大學授予的國家博士學位,在法國科學院界面電化學研究所做一年博士后研究后回國,還是廈門市留學生聯誼會的創會會長;曾任廈大副校長,但是,為了全身心搞科研,在2012年年底請辭廈大副校長,他說,科研的崗位更合適他。 孫世剛的成就之一是,和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王中林等科學家采用一種新的電化學方法,首次制備出具有高表面能的二十四面體鉑納米晶粒催化劑,顯著提高了鉑納米催化劑的活性和穩定性,在能源、催化、材料、化工等領域具有重大的意義和應用價值。 該成果于2007年發表在美國《科學》雜志上,引起國內外學術界高度關注,并入選美國化學會C&EN年度24項重大研究進展、英國皇家化學Chemistry World年度40項研究前沿、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和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其后續進一步開展的研究引領了國際上高指數晶面、高表面能納米材料新方向。 今年,因在電化學基礎和應用研究取得的突出成就以及在促進中法科技交流中作出的貢獻,孫世剛教授獲得中法化學講座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中國學者。 盡管科研繁忙,孫世剛仍堅守本科教學第一線,至今已培養了56名博士和89名碩士,多位畢業生擔任國內外知名高校教授,其中2位入選國家“青年千人計劃”,一位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一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由于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貢獻,孫世剛教授于2006年入選國家級教學名師,先后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范教師”等榮譽稱號。(晨報記者許蔚菡) · 人物名片 · 孫世剛 1982年本科畢業于廈門大學化學系;1986年在法國巴黎居里大學獲國家博士學位,先后在法國科學研究中心界面電化學所和廈門大學化學博士后流動站從事博士后研究;1989年起歷任廈門大學副教授、教授、特聘教授;是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級教學名師,國際電化學會會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常務理事;現任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973”計劃能源科學領域專家咨詢組成員。 |
相關閱讀:
- [ 12-08]兩院增選院士最年輕者43歲 中科院女院士歷年最多
- [ 12-07]中科院新增院士61名 最小年齡43歲有9名女性
- [ 11-26]中科院大學研究團隊發現黑洞高速噴射物質新模式
- [ 10-27]中科院(漳州)科技成果推介對接會在漳舉行!
- [ 10-26]中科院(漳州)科技成果 推介對接會在漳舉行
- [ 10-24]中科院與漳州企業對接科技成果 簽訂11項協議
- [ 10-20]中科院博導“六不用”種田被疑炒作(圖)
- [ 10-16]中科院重慶研究院首批17名科技人員“下海”創業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