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公開資料整理、未經廈大官方核實) 黃勁超圖
海西晨報訊(記者許蔚菡)昨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分別發(fā)布2015年院士增選結果,廈大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孫世剛當選中科院院士。至此,廈門大學共有院士12人,另有雙聘院士10人。
廈大12院士9人在化院
這12名院士,9人在化學學科,2人在生命科學學科,1名在海洋學學科。
廈大化學化工學院是在化學系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化學系成立于1922年,是廈大最早成立的系所之一,第一任系主任為留美博士劉樹杞教授。
化學系歷來師資力量雄厚,紀育灃、傅鷹、盧嘉錫、蔡鎦生、錢人元、陳國珍等中科院前學部委員或知名教授曾執(zhí)教于此,為化學系特別是物理化學和分析化學學科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化學系樹立了優(yōu)良的學術傳統(tǒng)。
經過歷代化學家的努力,廈大化學系已成為在國內名列前茅,在國際上知名的化學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基地。
另有兩名廈大校友入選
上一屆的院士增選,時年53歲的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韓家淮當選,再上一屆,海洋學的教授焦念志當選,也就是說,廈大連續(xù)數(shù)屆都有老師入選院士。
此外,廈大1979級化學系校友、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席振峰,今年也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廈大浙江校友會理事長、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陳純,則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此次共增選73名院士
據(jù)中國科學院網站消息,此次選舉產生了6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12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其中女性9名,為歷次增選最多。
這是中科院院士制度改革后的首次增選,有不少亮點,譬如以前“官員院士”一直以來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今年有規(guī)定,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黨政機關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原則上不作為院士候選人。
為搞科研 他請辭副校長之職
今年60歲的孫世剛從事電化學領域的研究。他插過隊,1977年考上廈大;是位海歸,1986年獲法國巴黎居里大學授予的國家博士學位,在法國科學院界面電化學研究所做一年博士后研究后回國,還是廈門市留學生聯(lián)誼會的創(chuàng)會會長;曾任廈大副校長,但是,為了全身心搞科研,在2012年年底請辭廈大副校長,他說,科研的崗位更合適他。
孫世剛的成就之一是,和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王中林等科學家采用一種新的電化學方法,首次制備出具有高表面能的二十四面體鉑納米晶粒催化劑,顯著提高了鉑納米催化劑的活性和穩(wěn)定性,在能源、催化、材料、化工等領域具有重大的意義和應用價值。
該成果于2007年發(fā)表在美國《科學》雜志上,引起國內外學術界高度關注,并入選美國化學會C&EN年度24項重大研究進展、英國皇家化學Chemistry World年度40項研究前沿、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和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其后續(xù)進一步開展的研究引領了國際上高指數(shù)晶面、高表面能納米材料新方向。
今年,因在電化學基礎和應用研究取得的突出成就以及在促進中法科技交流中作出的貢獻,孫世剛教授獲得中法化學講座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中國學者。
盡管科研繁忙,孫世剛仍堅守本科教學第一線,至今已培養(yǎng)了56名博士和89名碩士,多位畢業(yè)生擔任國內外知名高校教授,其中2位入選國家“青年千人計劃”,一位獲得全國百篇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一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由于在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貢獻,孫世剛教授于2006年入選國家級教學名師,先后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范教師”等榮譽稱號。(晨報記者許蔚菡)
· 人物名片 ·
孫世剛 1982年本科畢業(yè)于廈門大學化學系;1986年在法國巴黎居里大學獲國家博士學位,先后在法國科學研究中心界面電化學所和廈門大學化學博士后流動站從事博士后研究;1989年起歷任廈門大學副教授、教授、特聘教授;是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級教學名師,國際電化學會會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常務理事;現(xiàn)任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973”計劃能源科學領域專家咨詢組成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