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有“餓了么”、“美團外賣”等5家網絡訂餐平臺。 “你絕對不敢在此吃飯,卻經常點這里的外賣!”這樣的尷尬,說的就是當下流行的網上訂餐。今年7月24日,本報曾就此發出《只設廚房不能現場用餐無堂食外賣“凈”是問題》的報道。 一個好消息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上周緊急約談了5家網絡訂餐平臺企業,要求平臺企業把好“證照關”,盡快提供“入網”餐飲單位的相關信息,利于日后監管。 廈門晚報訊(記者 高金環) 現象 網上訂餐漸流行 聽著時髦吃著沒底 最近幾個月,當下流行的網絡訂餐方式徹底改變了上班族馮女士的生活。 每天下班,馮女士不再風風火火趕去菜市場買菜,然后再回家做飯,而是利用坐公交車的工夫,拿出手機,點開網絡訂餐類App叫外賣。到家沒一會,外賣也就送到了,全家人吃完后還不用洗碗。最讓她感覺有動力的是,網上叫餐比直接去店里吃省錢,因為叫餐類App正在“燒錢”培養市場,叫餐都有“紅包獎勵”,少的一兩元,多的八九元。一家三口,花上20幾元,就能吃頓米、菜、湯齊全的晚飯。 馮女士感覺到這股“訂餐風”不但攪動了消費者,帶進來的商家也越來越多。她家附近的中小型餐飲店紛紛加入進來,一家經營東北餐館的老板告訴她,市民越來越不愿意進店吃飯,不加入進來生意沒法做,而加入網上訂餐行列后,她忙得只好親自騎著電瓶車送餐。 “其實,網絡叫餐聽著時髦,吃著心里沒底!”市民李女士說,雖然她也偶爾網上訂餐,但能少吃就盡量少吃:“店里的衛生狀況不知道,是否證照齊全不知道,是否用了地溝油還是不知道,這樣的飯菜吃起來,確實會讓人心不安。” 幕后 消費者信息不對稱 相關部門“監管難” 李女士的擔心不無道理。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我市主要有5家網絡訂餐平臺在運營,有的訂餐平臺中,參與的餐飲店多的達5000多家,少的也有1000多家。這其中不排除一些“隱形餐廳”,也就是本報曾報道的“無堂食”類餐飲店,為了能上線運營,有的“無證上路”,有的盜用證照違法運行。而第三方網絡訂餐平臺由于缺少政府權威信息的支持,只能接收到來自入網經營者主動上傳的證照信息,難以一一核實審查。 對于“無堂食”餐館的亂象,記者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了解到,根據《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從事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應當依法取得食品生產許可、食品流通許可、餐飲服務許可。也就是說,按照目前實行的規定,要想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原料加工處理貯存場所、經營設備設施及布局加工流程等必須符合相關規定,不符合規定的將不予行政許可。但實際上,對于那些潛藏在社區的“無堂食”,也需要行政執法部門及環保部門來介入,具體如何落實監管,依舊是個頭痛問題。 |
相關閱讀:
- [ 12-01]網絡訂餐,你應該知道的“四項注意”
- [ 11-28]問政泉州食品安全 網絡訂餐如何保障“舌尖安全”
- [ 11-24]網絡訂餐 整頓
- [ 11-24]福建整頓網絡訂餐 堅決取締“黑作坊”
- [ 11-24]福建省部署網絡訂餐食品安全清理整頓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