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買信息后電話營銷,在該行業已經成為頑疾
表態:將開會研討,加強行業自律不觸碰法律底線
在家裝行業小有名氣的陳某光,因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警方抓獲(詳見本報10日報道),此事在家裝行業引起強烈震動。記者昨日了解到,本報報道引起家裝行業高度重視,針對業內普遍存在的非法售賣公民個人信息用于業務推銷的現象,該行業將舉行專門會議。行業相關人士稱,此次會議將商討改進電話營銷的方法,加強行業自律,保證不觸碰法律底線。
廈門晚報訊(記者 朱俊博 實習生 周夏萍)
【案情】
落網7人中,有4人是家裝行業的
前日,警方首次通報了針對非法售賣公民個人信息專項打擊行動的情況,一共7人被刑拘,從他們電腦中查獲的公民信息總計達1200余萬條。被抓的7人當中,有4人與家裝行業有關,其中就包括陳某光。
陳某光是一家裝修公司的銷售總監,在業界頗有名氣。據他供述,他所購買的業主信息,大部分用于業務推廣,此外他還會將這些信息進行倒賣和交換,截至落網時,他一共獲利5萬多元。據了解,還有3個嫌疑人也是裝修公司的員工,他們均是從中介或同行處購買各樓盤業主信息,再打電話給業主兜售裝修業務。
【現狀】
大家都搞電話營銷,業主深受騷擾很反感
在家裝行業,特別看重業主們的信息,尤其是以新樓盤業主為主要客戶群體的裝修公司。記者從業內人士了解到,目前家裝公司大多都采用電話營銷的方式來招攬客戶,而這種營銷手段的前提是,必須獲取業主們的電話號碼、身份信息和家庭住址。
“現在基本上每家裝修公司都有一個電話營銷小組,這些人就是給各樓盤業主打電話介紹業務,如果事先沒有這些業主的信息,大家就抓瞎了。”業內人士坦言,這基本上是業內的公開秘密,“比如說在會展中心搞一個活動,光靠門口幾個展板和蓮前路上的幾面彩旗打廣告,怎么會吸引上千業主來參展?還不都是靠一個個電話打過去拉過來的。”
據這名業內人士透露,以一個新樓盤的業主信息為例,裝修公司只要多雇幾名員工逐個打電話過去,不僅營銷目標精準,而且成本也低。不過隨著同行們越來越多使用這樣的手段,業主受到反復騷擾心生反感,成功率也低了很多,“最開始的時候可以達到10%,但后面越來越低,到現在可能100個電話只能拉到一個客戶。”該人士稱。
【調查】
買通物業獲信息,新樓盤每戶3元
小劉是廈禾路某小區的物業主任,任該職之前,他曾在公司旗下的多個小區工作過,“我在每個小區,都有裝修公司、房地產中介的人來跟我們套近乎,要購買業主的資料。”小劉說。
小劉說,當年他還是普通物業人員時,在一個剛交房的新樓盤工作,按照公司規定,他要對業主的信息進行登記,信息內容包括姓名、電話、住址,有車位的還要登記車型。這些信息被錄入到電腦后,自己存一份,總公司也存一份。剛開始登記時,就有人主動和他聯系,要求購買。
“當時對方開價是一戶信息3元。”小劉說,他估算了一下,如果整個樓盤的業主信息全部都賣的話,至少能賺好幾千元。
“關鍵是不只一家要買,有七八家都要。”小劉說,對物業人員來說,這可是一筆很可觀的收入,而且在技術上不存在任何問題,“只要拿U盤拷過去就行,誰也不知道。”小劉說,盡管如此,他卻從來不敢那么做。
小劉說,到現在的小區當物業主任后,反倒沒什么人來找他了,因為這個小區比較老舊,置換率不高。
小劉說,根據他的經驗,業主們的信息其實很不安全,不僅物業管理處可以獲取,連總公司的電腦內也有,“如果沒有嚴密的保管機制,房產中介和裝修公司很容易就能獲取這些信息”。
【反應】
很多人不知道這是違法,這次敲響了警鐘
記者了解到,警方的此次行動給家裝行業敲響了警鐘,已有不少商家打算開會討論這一變化,“警方的一次行動,就能讓大部分商家開會討論,說明這個圈子里肯定是買賣信息成風了。”業內人士說。
此外記者還獲悉,我市有一家家裝公司還在使用傳統手段推銷業務,近期正在考慮是否用電話手段推銷業務,當他們看到晚報報道和警方的行動后,該公司負責人馬上否決了這一方案。
“其實原來在他們眼里,購買客戶的資料用于業務推銷并不是違法的事,但看到這次警方的行動后,相信大家都明白過來,希望能對家裝行業的推銷環節有一次觸動。”業內人士說。
記者從辦案部門了解到,這次專項行動還將持續開展下去。
【警方提醒】
有專人搜集公民信息
已成詐騙鏈中的一環
民警介紹,在詐騙案件的產業鏈中,專門有一環是負責搜集公民個人信息的,有的市民剛買車,沒過兩天就有騙子以“購車退稅”名義行騙;有的市民剛生寶寶,騙子們就以“生育補貼”為由詐騙;有的市民剛把孩子送進學校,很快就會接到“教育退費”的詐騙來電;甚至還有專門搜集殘疾人信息,以“發放殘疾補貼”為由的騙術……
民警分析,在這些詐騙案件的背后,可以看出信息泄露的源頭是多渠道的,有的是相關單位保管市民信息不善造成,有的則是市民疏忽大意,隨意將信息外泄造成的,“比如一本單位的通訊錄,當騙子拿到之后,就可以大作文章,至少可以套用‘冒充領導行騙’的騙術。”民警提醒,在信息社會,能掌握到公民信息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肩負責任,不要將公民的信息泄露;同時市民們也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信息。
【相關案例】
車主信息
這樣落入騙子手中
今年夏天,廈門警方通過破獲一起系列詐騙案件,抓到了信息泄露的源頭。當時警方在偵辦一起信用卡盜刷的案件中,發現嫌疑人均是使用受害者的信用卡,在受害者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其購買機票。
據落網的嫌疑人交代,他們的信用卡是從一名崔姓男子手中購買的。崔某此前曾是一家租車行的員工,在職時他發現客戶來租車時需要留下銀行卡信息,有的客戶留的是信用卡,正反面信息都被復印保存。而通過航空公司官網購買機票時,只需要填寫信用卡的正反面信息,包括背面的三個數字,即使不是卡主本人,也可以交易。
崔某發現這一情況后,開始有意識地搜集使用信用卡租車的客戶信息,整理打包后賣給外人。離職后,公司沒有收回他辦公系統的用戶名和密碼,他依舊可以進入辦公系統搜集客戶信息。之后,他將這些信息倒賣給詐騙分子,詐騙分子通過為客戶購買機票的方式盜刷信用卡。警方查明,這起系列詐騙案件,案值高達數百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