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城事 > 正文

新華社發文贊廈門價值 稱其是“城市中國”的標桿

2015-12-28 16:20:39?來源: 新華社  責任編輯: 鄒玒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海滄大橋。新華社記者姜克紅攝

這是一個經得起時間沉淀的城市。行走廈門,靚麗是最直觀的印象。“城在海上,海在城中”,青山、碧海、紅花、白鷺,這些千百年的景象始終未變,相映成趣。

這是一個時刻能體會到溫潤的城市。行走廈門,宜居是最深切的感受。空氣清新、生活舒適,人與城、自然與歷史、傳統與現代,和諧交融。無論是盈滿生活氣的鷺江老街道,還是四溢文藝范的漁村曾厝垵,總能讓人感受撲面而來的溫暖。

廈門,這顆東南沿海的璀璨明珠,引人入勝的不僅是它的“高顏值”,更在于它的獨特氣質。

廈門生長著綠意,生長著活力,生長著幸福。近日,記者深入采訪發現,廈門通過城市、產業、社會同步轉型,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合一”,宜居、宜業、宜游整體設計,提升了城市魅力,煥發了城市動力,增強了城市向心力。廈門對城市治理體系的探索,不僅豐富了我們對城市發展規律的認識,也為診治時下“城市病”提供借鑒——怎樣打造更加開放的創新之城、更加綠色的生態之城、更加包容的人文之城。

在創新中講究協調、在開放中力求共享;廈門從可持續發展能力、城市競爭力、城市魅力三個維度實現自身有機更新、綠色發展、宜居幸福。在中國從農村社會邁向城市社會的過程中,在我們感受城市化進程的速度與陣痛時,廈門呈現了一個“讓生活更美好”的城市樣本。

這就是廈門的價值所在。

廈鼓景觀。 新華社記者張國俊攝

1.城市規劃:美麗是“最大公約數”

走進廈門,無論社區圍墻還是農村角落,隨處可見“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宣言”。“80后”克羅地亞小伙子Damir First顯然也注意到了。這位中文名為“大明”的廈大博士生,努力用接近漢語五級的水平向記者闡述他對這八個字的理解:廈門要借助美景、經濟和歷史,吸引更多人加入,催生城市新的發展。連外國朋友都耳熟能詳,廈門的“藍圖”可謂深入人心。

在廈門市委書記王蒙徽看來,城市發展,必須有一個具有高度共識的戰略規劃。“美麗廈門戰略規劃,可不是拍腦袋做出來的!”

在北京、廣州等地工作、生活過的王蒙徽,2013年來到廈門發現,廈門的包容性和市民意識,是他所見過的城市里最突出的。“在廈門人眼里,廈門是最美麗的,人們發自深心熱愛這座城市。”他說。

人是一個城市最寶貴的資源。美麗是廈門最大的“公約數”。王蒙徽講了一個故事:今年廈門獲得了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殊榮。評選中,考評機構隨機打了800個無記名電話,但接到電話的市民大多夸這座城市的美好,令考評人士感慨不已。

美麗、舒適、包容、有情調……這是記者在廈門采訪聽到的“高頻詞”。無論“本地郎”,還是外來者,他們談到廈門時,常常毫不掩飾滿心的喜愛和贊嘆。

“我是老廈門人,廈門最大的優點是胸懷像海、海納百川,一點都不排外。”廈門文化名人彭一萬說。

“廈門自然環境這么美,兩年前我從北京來到這里,基本把自己綁定在這里了。”邊界創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創意總監老刀說。

“廈門風景美麗,在這里生活很舒服,我喜歡爬山、游泳,也會去沙坡尾看漁船和港口。”克羅地亞小伙子大明說。

不同的人用各種方式講述他們心目中的魅力廈門。對廈門幸福指數的美好期待和高度共識,被廈門主政者凝聚成了美麗的“藍圖”。2014年初,《美麗廈門戰略規劃》應運而生。

戰略規劃甫一開始就充滿對這座城市的致敬和禮贊——

廈門,一座美麗溫馨的城市。這里天風海濤、萬石涵翠,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山無高下皆流水,樹不秋冬盡放花”,有著“海上花園”的美譽;這里是“禮樂衣冠第,文章孔孟家”的“海濱鄒魯”,閩南神韻、僑鄉風情,東西交匯、文化多元。這些都涵養了廈門人溫文爾雅、開放包容、務實進取的美好氣質。

規劃里,廈門人給自己定了“兩個百年愿景”:建黨100周年時,建成美麗中國典范城市;建國100周年時,建成展示中國夢的樣板城市。

在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廈門正在打造一個標桿——在宜居、宜業、宜游的坐標中,城市如何讓生活更美好。目前,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5%,意味著中國已從“農村社會”邁入“城市社會”。去年廈門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88.8%,走在全國前列。廈門率先探索新的城市發展理念、治理體系和管理模式,為“十三五”中國城市發展提供“廈門樣本”。

數據顯示,廈門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同時也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廈門主政者希望,島內外齊心協力,共同把藍圖變成現實。

在杏林灣畔,短短5年間,一座規劃面積47平方公里、融合閩南建筑風格的集美新城開始崛起。“既建城市更重產業,現在軟件園三期企業開始入駐,保利劇院等幾大文化設施試營業,新城人氣越來越旺。”集美區區長黃曉舟說。

集美新城是廈門由“海島城市”向“海灣城市”躍進,彌合島內島外、城鄉發展鴻溝的一個縮影。幾年來,海滄新城、翔安新城、同安環東海域新城、馬鸞灣新城建設有序推進,跨島發展格局初具雛形。

跨島發展,廈門勢在必行:島內人口密度1.39萬/平方公里,是島外的11倍。據統計,近5年廈門人口凈流入量達百萬。公共設施服務標準為100萬常住人口的島內,現已超200萬。連通島內外的“四橋一隧”不堪重負,島內交通日益擁堵。

廈門大學教授、知名學者易中天認為,島原本具有開放和封閉的二重性。因為島所面對的大海,既可能是暢通無阻的通道,又可能是與世隔絕的屏障。過去,廈門人“只承認島內是廈門、不承認島外是廈門”,這種局面必須改變。

推進島內外一體化,交通先行。地鐵一二號線施工進展順利,連接海滄的第二海底隧道工程啟動,翔安新機場全面施工準備就緒,“雙環八射”城市快速交通網絡體系加快形成。

島外公共服務日臻完善。位于集美的廈門火車北站,已成為全市最大交通樞紐。廈門大學新校區、理工學院等一批高校和幾家新建醫院落戶島外,集美新城布局了嘉庚文體中心、保利劇院等高端文化場館,文體設施檔次遠超島內。島外樓盤熱銷,成為承載重點,看好島外發展潛力的居民正“用腳投票”。

在注重城市空間大布局的同時,廈門也注意經營社區小空間,努力讓市民實現居住與工作、商業、社會服務圈之間的“無縫對接”。

在軟件園二期,記者獲悉,這里的創客們在方圓一公里內就可以滿足就業、出行和食宿等需求。廈門市發改委主任孟芊說,“一個人90%以上的生活需求能在一個社區單元內完成,他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城市宜居度。廈門正著力打造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合一’的城市形態。”

廈門市長裴金佳介紹說,定位更明晰、規劃更科學的廈門開始充分釋放戰略支點效應:以全省約1%的土地、10%的人口,創造了14%的GDP、25%的財政收入和超過50%的進出口貿易額。

這是廈門“海綿城市”示范點翔安區洋唐保障性安居工程A09地塊的花園。 新華社記者林善傳攝

2.城市詩意:自然與人文的協奏曲

城市是生命的棲息地。在海滄區過蕓溪流域,記者看到一面布告牌,上面寫著:“兒時,在這里,媽媽洗衣裳,爸爸撒漁網,我們赤膊戲水。今日,我們共同努力,還原水清、岸綠、景美過蕓溪。”旁邊,村民垂釣、孩童戲耍,其樂融融。在增強城市宜居性方面,廈門可圈可點。山水相通、陸島相望,廈門“天生麗質難自棄”,劃定了981平方公里的生態控制線,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和海綿城市建設試點。

在小流域綜合治理點之一的過蕓溪流域,東孚鎮黨委副書記張駿告訴記者,以前這里養殖業發展過度,瑪瑙加工業污染了溪水,眾人避之唯恐不及。如今,清澈的過蕓溪蜿蜒而過,溪畔的大曦山躋身“全國十大最美鄉村”,節假日游人如織。

在大曦山,記者遇到建校在附近的廈門市委黨校副校長林朝暉,他說,我們和發達國家的差距,更多體現在鄉村。保護山清水秀,協調城鄉發展,是城市發展理念的進步。

打造“詩意棲居”,離不開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傳統與歷史的生機勃發。對廈門這個旅游城市來說,如何協調游客與居民的關系,成為一大課題。鼓浪嶼是其中的典型。這座“鋼琴島”馳名在外,也是詩人于堅筆下“準備抒情”“接受浪漫主義”的地方,但前幾年因為游客井噴式增長患上了“景區病”:燒烤嗆人、“黑導”蒙人、交通擁堵、噪聲喧囂。島上一萬多老居民怨聲載道。

為此,廈門自2013年底以來分步開展了鼓浪嶼綜合整治提升行動。近日,記者從內厝澳碼頭登上鼓浪嶼,發現寧靜取代了喧囂,清新宜人、流量適度的鼓浪嶼又回來了。廈門市委宣傳部長、鼓浪嶼整治提升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葉重耕表示,鼓浪嶼已進入良性循環,下一步要努力把鼓浪嶼打造成國際文化社區。

廈門的文化氣息,流淌在兩岸的歌聲里。臺灣音樂人楊慕2014年來到廈門。在他看來,“廈門親像一首歌。”近期,由他譜曲、由廈門理工學院數字創意學院院長郭肖華教授作詞,兩個人為廈門創作了十二首飽含情感的歌曲,對廈門的“漁港、公園、廈大、咖啡街、鼓浪嶼、曾厝垵”等元素進行捕捉,共同吟唱廈門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廈門的文化氣息,邂逅在不經意的角落里。走進廈港社區頂澳仔,記者的目光被大小不一的貓咪塑像所吸引,隨后就看見了豎立一旁的“貓街傳說”布告牌:很久以前,廈港漁業繁榮,漁民們晾曬漁獲海產,曾經飼養大量貓咪專職捕鼠,貓多人少,蔚為貓街。

周六上午,記者穿過狹窄的街巷,來到思明區原鷺江劇場所在地。這里散發著濃厚的“懷舊”氣息:劇場拆除后建成了小廣場,四周張貼著老電影海報,舊貨店里陳列著發黃的廈門舊書報。老人們圍坐在竹椅旁,泡著老廈門人鐘愛的功夫茶,用閩南話聊著家常。

“不管怎么改造,考慮到傳統,考慮到百姓,我們就知足。”老廈門人江嘉霖說,以前母親經常到鷺江劇場看戲,后來老劇場實在太破舊了,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政府沒有搞房地產,而是給附近老老小小提供了一個休閑好去處,值得點贊。

市民在廈門思明區原鷺江劇場拆除后建成的老劇場文化創意公園游玩(12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林善傳攝

站在現代化的摩天大樓頂上,鷺江街道一帶老街舊厝盡收眼底,逼仄小巷、滄桑騎樓、深深老宅,街邊的沙茶面店顧客三三兩兩。早年搬出老城區的劉素翠老人說,“隔幾天就回去一趟,看到老房子、聽到閩南話就感到親切。”思明區委書記游文昌說,“作為老城區,思明保留著城市的歷史文化記憶,要更加關注歷史傳承與魅力塑造,用城市特色提升辨識度,營造出兼具歷史底蘊和現代氣質的城市文化稟性。廈門擁有閩南文化、華僑文化、海洋文化等獨特人文資源,要替眾多臺胞、僑胞留住他們的鄉愁。”

在城市轉型過程中,廈門精心策劃,科學規劃業態,讓漁民、農民共享城市發展成果,從鄉村風貌整治、文化保護中收益。位于海滄區的院前社,原是一個偏遠的“空殼村”。在當地政府啟發下,村里年輕人搞起了城市菜地項目,一畝菜地年收入達到8萬元。嘗到甜頭的村民自覺美化房前屋后,靠鄉村旅游迅速致富。今年又上馬鳳梨酥“觀光工廠”,3個月銷售額突破百萬元。記者看到,村里古民居保護完好,供奉著“開臺圣王”顏思齊。村民林麗松驕傲地告訴記者,一個“閩臺生態文化村”正在形成,越來越多臺灣顏氏宗親來此謁祖,院前還成了兩岸工筆畫、故事講演活動的交流點。

而離廈門大學不遠的曾厝垵,曾是“臟亂差”的城中村。這里沒走“拆遷另建”的常見路數,而是利用漁村特色資源,引入臺灣文創人才提升改造,打造“最美文藝漁村”。翻開這個百年漁村的宣傳冊,上面寫著,“每座古厝都是一段歷史,每位村民都是曾厝垵鮮活的記憶。”今年國慶期間曾厝垵接待游客51萬人次,家庭旅館達300多家,全村年租金收益1.5億元。臺北人陳清隆開了一家“馬克客棧”,他說,“在這里找到了與臺灣一樣的生活感覺。”

“城像城鄉是鄉,但農村要有城市的生活品質,城里人能感受到田園氣息。”王蒙徽說,“目前全市正著力構建覆蓋城鄉、實用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努力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全民共享發展。”

廈門市行政服務中心“多規合一”項目審批大廳工作人員甘秀珠(右)在為群眾辦理消防設計審核手續(5月7日攝)。 新華社記者林善傳攝

3.城市動力:產業的華麗轉身

在廈門掛職一年后,80后小伙子倪杰鼓勵母校清華大學的博士來廈門創業,但很遺憾地發現,一些人對廈門的認識還停留在旅游城市的印象里。城市是載體,產業是根基。廈門在發展過程中,堅持城市轉型與產業轉型相結合,提升城市競爭力。

倪杰以自身選擇表達他對廈門的認可。今年3月,他正式到廈門任職,如今是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軟件園管理處處長,經常向不期而來的嘉賓介紹廈門產城融合的成效。

近日,記者來到廈門島外的火炬(翔安)高新區,獲悉這里重大項目建設形勢喜人。總投資60余億美元的聯芯項目,主要單體上部結構全面施工;三安LED項目二期生產設備加緊安裝調試。歷經多年開發,翔安區已是廈門最后的“工業寶地”,大項目密集落地,前三季度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0%。

兩年前,廈門工業曾“寒意”濃濃。規模以上工業甚至出現過負增長,轉型迫在眉睫。經過深入調研,廈門“送舊育新”,著眼于先進制造業,最終選擇了平板顯示、計算機與通訊設備、機械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等幾條千億產業鏈,制定路線圖逐一推進。

去年,平板顯示產業率先突破千億產值,今年仍保持10%以上增長。針對產業鏈短板,先后引進總投資7億美元的日本電氣硝子8.5代玻璃基板、天馬微二期等重點項目。

另一千億產業鏈LED照明“龍頭帶動”效果明顯。產業巨頭三安光電總部在廈門,但過去投資重點卻在省外。廈門市爭取到三安“回歸”,帶動了開發晶、立達信等企業跟進,形成了封裝到應用的全產業鏈。目前,廈門成為全國最大的LED外延芯片和高端LED燈泡制造和出口基地。預計今年LED照明直接產值250億,帶動相關配套產業700億元。

廈門發展“含金量”多多:今年財政總收入將超千億元,增長10%以上;財政收入占比GDP達30%以上,居全國城市前列。

舞動“龍頭”的同時,廈門搭建平臺打造“美麗產業”。早上8點多,記者在廈門軟件園二期看到,人流如潮,年輕人行色匆匆趕去上班,強烈的青春活力和創業氣息彌漫園區。1平方公里空間布滿上千家軟件類企業,年產值突破400億元。位于島外的軟件園三期剛建成投用,400多家企業正陸續搬入。

提起軟件園的明星企業,廈門人津津樂道的是“3M”公司:美圖秀秀、美亞百科、咪咕動漫。記者走進美圖秀秀公司看到,數百名俊男美女在電腦前忙個不停。這家企業專注“美麗生意”,開發的美拍系列軟件深受年輕人喜愛,全球移動端用戶高達12億,在全球移動應用軟件中排名第六。作為中國移動動漫基地的咪咕公司,今年動漫產品交易值預計達37億元。

高端服務業正成為廈門供給側改革調整的最大亮點。廈門市發改委主任孟芊介紹,廈門已進入工業化后期,市里確定了旅游會展、航運物流、軟件和信息服務、金融、文化創意等千億產業鏈,目前三產比例升至53%左右。

作為廈門特區發祥地,湖里大道兩側原是工業區,如今這里少了機器轟鳴聲,多了“文化創意范”。曾經的鍋爐房成為時尚孵化空間,過去的封閉制造工廠變身完美中軸線。聯發集團策劃總監李永勝告訴記者,由卷煙廠改造而成的聯發華美空間文創園,剛剛舉辦了時尚走秀、時尚博覽、文創交易等活動。“讓廈門成為南方的時尚創意中心是我們的夢想。”

記者在這里看到,有些空間仍在緊張裝修之中,已有不少服裝設計、電子商務、演藝策劃等文創企業入駐。為電子商鋪提供“設計服務”的唐人在線公司起步才幾年,地上擺滿了玩具汽車、食品等樣品,今年公司營業額將突破1億元。

在思明區的龍山文創園,園內企業已達400家。這里如今成了閩南服裝產業的“設計大本營”,中國工業設計第一品牌洛克克也剛進駐。廈門市工業設計協會會長陳全志說,閩南地區鞋服、衛浴、運動器材、LED照明設備制造業發達,廈門有發展服裝設計、工業設計等產業優勢,彼此形成產業支撐。

高端服務業在廈門良好勢頭開始顯現:今年1到10月,廈門服務業新設外資企業471家,合同外資比增近50%,占全市外資總量的74.5%。前三季度,軟件信息、電子商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稅收增長36%。

采訪中,記者聽到很多企業交口稱贊:廈門辦事規范、透明。與此同時,也有一些人認為廈門“突破創新不足”。從歐洲回廈門創業的黃明華說,“我們公司柚子酒出口因酒精度檢測問題折騰了幾個月。”

對此,廈門有深刻的認識。放眼全球,對標一流,廈門對照世界銀行全球營商環境指標體系,對10個領域和31個指標進行自評,找出與全球領先城市的差距。逐項梳理逐條改進,從市場、政務、社會、開放、法制、要素、設施等7個方面入手,力爭用3年時間,躋身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城市之列。今年4月,福建自貿區廈門片區正式揭牌,一項項重大改革舉措相繼出臺。一照一碼商事登記制度、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基于“三規合一”平臺的全新行政審批流程……

不久前,投資額1.5億美元、年產20萬噸葵花油的臺商獨資項目動工。以往這種項目要由大陸資本控股,受益自貿區負面清單政策才落戶廈門。至10月份,今年廈門自貿片區新增企業4699戶,注冊資本761億元,新設外資企業246家。

廈門市湖里區金安社區,由社區群眾組成的“金安平安護院隊”在幫助小區居民平安出行。 新華社記者魏培全拍攝

4.城市溫度:人人參與的美好家園

他是一位環衛工人,經常佩戴志愿者紅帽子,每天早上下班后和傍晚在大門口進行交通疏導;她是一名退休法官,哪里有矛盾糾紛,哪里就有她這個“義務滅火員”……走進廈門湖里區金山街道金安社區,記者看到“好人路”上展示著金安居民評選的年度十位社區優秀志愿者及其先進事跡。社區“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氛圍十分濃厚。

從2013年7月開始,廈門在全市開展“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行動,創新社區治理模式,也激發了社會自治活力。“過去入戶,常遇到‘我家沒事你別來’的閉門羹,現在熱情招呼‘進來喝杯茶’”。金安社區黨委書記吳麗敏說。

伴隨著城市化進程,“單位人”越來越為“社區人”所代替,社區成為城市最基本的治理單元。廈門主政者認為,城市治理必須與時俱進。“‘美麗廈門共同締造’就是以社區為基層治理基礎,通過發動群眾共同治理和統籌各種資源合力治理,形成政府、社會和居民良性互動的治理格局。核心是共同,基礎在社區,群眾為主體”。王蒙徽說。

記者采訪發現,“共同締造”帶來了“管理供給”的改變:從以往主要服務生產的諸如大橋大路的“大投入”,到服務生活的“房前屋后”的“小實惠”,市民群眾更多從身邊小事共享城市發展成果。

今年6月開始,廈門市又將社區管理供給內容從“物質形態”延伸到“精神文化形態”,在全市推行“書院體制”,滿足群眾不斷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金安社區書院,記者看到,主課堂面積有100多平方米,目前設有科普、國學、人口、老人康樂等講堂,已開展了生命急救、兒童早教等課程。吳麗敏說,書院啟動以來,主課堂開課16次,分課堂開課30多次,有3500余人次聽課,打造了“家門口的精神家園”。

管理供給內容變了,供給方式也變了。“既是群眾需要的,也是群眾自愿的”。金安社區有人口2萬多,過去休閑場所少,根據群眾意見,先后建起了親子、養老等不同主題的涼亭步道,一共獲得了一百萬元的“以獎代補”資金。“共同締造”開展以來,全市共實施“以獎代補”項目932個,覆蓋269個社區(村居),項目總投資3.41億元。

與此同時,對需要專業力量的服務政府不再“大包大攬”,服務質量得以提高。思明區把4個街道和4個社區的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委托給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運營。截至今年8月,全市區兩級政府購買社會服務8753萬元。

“以往社區做什么多是上級號令,干部干、群眾看,有時還罵娘。現在必須政府群眾協商,干部、居民一起干,讓市民逐漸成為城市主人。”思明區委書記游文昌說。

從只重結果,到同樣重視過程,不少干部對走群眾路線有了全新認識。鎮海社區黨委書記蘇江圳說,“過去重在‘搞定上面’,完成各項考評,跑項目爭資金;現在重在‘發動下面’,收集服務需求,爭取群眾支持。”

干部工作方法在改變,群眾的參與熱情也在提高。海滄區院前社面貌一新就是得益于“社區達人”陳俊雄,他在外經商后返鄉發動年輕人成立了濟生緣合作社,從城市菜地項目入手,把鄉村旅游開展得紅紅火火。合作社社員林麗松說,“有六七個社員過去被視為‘問題青年’,紋身、泡KTV、酗酒,現在有事業做,人也踏實了,共同締造把人也‘締造’了”。

共同締造大力培育社會組織,彌補了政府部門的“缺位”和“越位”。目前,全市城鄉社區建立了社區發展理事會、鄉賢理事會等社區自治組織966個,同比增長56%。

“2015中國旗袍會-首屆海峽兩岸(廈門)旗袍文化節、‘中國旗袍大賽’第二屆全球三項總決賽”復賽,在由舊廠房改造的廈門龍山文化創意園的龍山時尚中心舉行(12月15日)。 新華社記者林善傳攝

金安社區文明督導隊開始主要由低保戶構成,在“熱心大姐”魯惠芳帶領下,發展到50多人規模。一些低保群眾說,原來不知道怎么融入社會,現在為社區做點事情,得到大家認可,感覺自己“有價值了”。目前金安社區組建了合唱藝術團、漂書俱樂部、俏阿姨舞蹈俱樂部等10個“草根”社團,志愿者達2千多人。金安社區一項千人調查結果顯示,“共同締造”后群眾社區活動參與率超過90%,社區組織參與率達60%。

經由“共同締造”,“生人社會”逐漸變成“熟人社會”。比如,金安社區居民自發成立了一個車友俱樂部,倡導小區文明行車停車。中高考時候,這些中青年“車友”義務護送社區孩子去考試,深受好評。

不僅本土居民,在廈12萬臺胞以及外國人士也以不同形式參與社區管理。海滄區與市臺商協會簽訂協議,邀請臺胞擔任社區業委會主任和社區居民大學的榮譽校長。臺胞熊麒就說:“只有我們自己做的才是我們自己的。”

廈門市委常委陳小軍認為,城市的現代化,不僅是馬路、廣場、硬件設施的現代化,最核心的應該是人的現代化。社區是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個環節,是私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的結合點。“共同締造”讓居民從“小家”走向“大家”,把社區變成有溫度的家園,也讓居民在相互交流與合作中提高文明素養。

經過兩年“共同締造”實踐,目前廈門已打造176個典范社區(村居),另有160個取得明顯成效,民眾幸福指數大大提高。無論廈門本地人還是外來創業者,越來越多人選擇把自己的命運與這個城市的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據統計,90%以上的常住居民為工作生活在廈門而感到幸福和自豪。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