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觀點】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陳昌鳳: 利用好“強弱關系” 建立正確傳播圈
作為昨日首位登臺的嘉賓,陳昌鳳以“技術驅動下的媒體融合創新”為題做了分享。陳昌鳳首先說明了傳播技術對人類三個層次的影響,接著闡釋傳播界的新趨勢、內容創新與創業、關系對傳播的影響和生產流程再造問題。信手拈來的國內國際案例,以及精辟獨到的觀點充分展示了她深厚的學術功底。青年時期,陳昌鳳就進入滿是前輩的學術圈,先在人大求學、后又到北大創業,如今在清華負責新聞傳播教學,她執掌的中國新聞史學會,更是新聞傳播學界唯一一個國家一級學會。這位學術大家還有個身份是“微博大V”。針對大家關心的微博和微信發展問題,陳昌鳳用“強關系”和“弱關系”來說明見解——“強關系”就是我們的熟人,親朋好友,就像微信,更多傳遞信任感與影響力等資源;而微博則是“弱關系”,更多傳遞信息與知識等資源。因此微博與微信是互補型的,我們要利用好這種強弱關系,建立自己有效正確的傳播圈。雖然演講超時了,但陳昌鳳重復最多的話還是“很可惜今天時間不夠,這個問題無法展開來講。” 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客戶端副主編陳仁澤: 新媒體要三頭并進 聚攏新老用戶群
不同于《人民日報》的老資歷,陳仁澤和他目前供職的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一樣,都算是“編輯部里的年輕人”。可就是年輕的人民日報微信公號今年以來連續保持在資訊類微信公號第一,人民日報客戶端自主下載量也已突破1億。這些閃亮的數字離不開陳仁澤現場分享的兩個關鍵詞:改變與應變。為應對洶涌而來的移動互聯時代,人民日報也是蠻拼的,旗下已創立100多個微博公眾號和140多個微信公眾號,還有大大小的客戶端31個,覆蓋總用戶數超過3億人。 新媒體的陣營快速擴大給人民日報注入新鮮的血液,讓陳仁澤們感到了速度之變、視角之變、內容之變還有表達之變。對此,他們的應對經驗是做優內容,做精產品,更要做多用戶。“人民日報客戶端用戶有三部分,第一部分叫常量,來自老讀者老網友;二是增量,是看到我們制作的好內容后從其他地方轉來的客戶;三是變量,是我們線上線下宣傳活動帶來的用戶。”陳仁澤說,新媒體應該三頭并進,抓住傳統用戶,用新平臺放大聚攏新用戶。應變是個嚴峻的課題,時時刻刻要有危機感,但也要有自信心。 |
相關閱讀:
- [ 12-29]省女科技工作者論壇暨理事(擴大)會議在榕舉行
- [ 12-28]“科技創新驅動·成就時代女性”
——省女科技工作者論壇暨理事(擴大)會議在榕舉行 - [ 12-28]2015年兩岸中華傳統文化暨張大千藝術高層論壇在四川內江舉行
- [ 12-28]福清旗袍文化協會舉行文化論壇
- [ 12-27]廈門市工商聯舉辦資本論壇 解密企業上市密碼
- [ 12-27]福清旗袍文化協會舉行文化論壇
- [ 12-25]北京國際論壇—城市安全技術交流會召開
- [ 12-24]人民論壇:抖落浮躁的塵埃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