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 兩百多年來工業發展的四個階段,本質上都是增加機器的功能,提高其效率,替換人工從事生產活動。工業機器人,已經從實驗階段進入應用階段,目前更是拉開了“機器換人”的帷幕。 機器換人是推動傳統制造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一項重要舉措。我國機器人工業的發展雖然起步較晚,但正在奮起直追,勢頭良好。過去三年,國務院出臺了財政補貼及稅收減免等措施,鼓勵發展本土機器人產業。廈門產業結構以工業為主,但多數屬于勞動密集型,實施機器換人、發展智能制造不僅可以緩解經濟下行壓力,也可以幫助企業度過新舊產業和發展動能轉換期。去年,廈門智能制造總產值約占機械裝備工業總產值的12%,智能制造企業已近40家,還擁有云計算中心、北斗衛星應用、機器人及數控技術應用研發等智能化服務平臺,121家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以及17個國家、省市級工業設計中心。廈門還有人才的優勢,十幾萬名在校大學生可為智能制造提供強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撐。 我市是較早鼓勵機器換人的城市,從去年開始對重點產業技術改造“機器換人”實行專項補貼,有11個項目獲取補貼約1900萬元。機器換人的企業不論生產效率、產品質量與經濟效益都大幅提高。市領導要求,要抓重點產業方向,大力發展軟件和集成電路。將智能終端芯片應用到智能工程機械、智慧客車、智能電網設備、船用電氣自動化設備等領域,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需求量大的智能制造裝備和產品,提升智能裝備核心競爭力。下一步將在機械裝備、紡織鞋服、建筑建材、輕工、食品、電子等重復性操作多、勞動強度大的行業領域,用數控技術和智能裝備對傳統生產設施進行自動化、智能化技術改造。 【背景】 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 “工業4.0”概念的提出,旨在通過充分利用信息通訊技術和網絡空間虛擬系統相結合的手段,將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從而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一場規模空前的科技大賽。“工業1.0”實現了大規模生產(蒸汽機的發明),“工業2.0”實現了電氣化生產(電力的廣泛應用),“工業3.0”實現了自動化生產(信息技術革命),而“工業4.0”則將實現定制化生產。為了迎接這場挑戰,《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實施“中國制造2025”。 今年5月國務院公布了《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機器人是產業升級主力——智能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制造2025》提出了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20字基本方針,其目標是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我國制造業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其中“戰略任務與重點”提出,加快發展智能制造裝備和產品。組織研發具有深度感知、智慧決策、自動執行功能的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裝備等智能制造裝備以及智能化生產線,突破新型傳感器、智能測量儀表、工業控制系統、伺服電機及驅動器和減速器等智能核心裝置,推進工程化和產業化。加快機械、航空、船舶、汽車、輕工、紡織、食品、電子等行業生產設備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準制造、敏捷制造能力。 機器人工業的快速發展為機器人的使用推開了大門。據統計,過去十年機器人的制造成本平均下降了27%,未來十年或將再下降22%。在某些行業,使用一個機器人的成本已低于雇一個工人的成本,例如美國汽車點焊崗位使用機器人每小時成本是8美元,而使用人工則是25美元。在若干崗位上機器人的工作精度和準確度已經超過了人類,如焊接精度可達到毫米級。現在造價更低、性能更好、功能更齊全可重復編程的機器人已投入使用。當產品需要更新換代時,給機器人修改或重新編程要比對操作人員的重新培訓快得多、容易得多也經濟得多。(廈門老科協供稿) 【名詞】 工業機器人 1987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對工業機器人定義為:工業機器人是一種具有自動控制的操作和移動功能,能完成各種作業的可編程操作的機器。半個世紀來,由于計算機、軟件技術的突飛猛進的發展,機器人的發展也從緩慢變得迅速。現在不僅有形形色色的工業機器人,還有名目繁多的服務機器人……現在,人們將無人駕駛汽車、無人駕駛飛機、高級自動化生產線都列入機器人范疇。 機器人具有如下共同屬性:(1)代替人進行工作,像人一樣使用工具;(2)通用性;(3)直接對外界做工作。它的兩個主要特點是:(1)通用性——可執行不同功能和完成不同任務的能力,取決于其結構特點和承載能力,一般自由度越多,通用性越強。(2)適應性——能夠適應工作環境變化,即具有傳感與測量環境變化的能力、分析任務和執行操作規劃的能力和自動執行指令的能力。 發達國家由于工業化的時間比我國早得多,在機器人工業的發展上也領先我們。德國推出了工業4.0,美國推出2.0版機器人路線圖“國家機器人計劃”,在機器人工業上處于領先地位的日本,也提出了許多舉措,其目的都是要搶占國家發展的制高點。在機器人擁有量上,發達國家也處于領先地位。現在中國每萬名工人擁有30臺機器人,而美國是152臺,日本是340臺,韓國有350臺,全球平均為62臺。 |
相關閱讀:
- [ 12-27]組圖:走蠢萌路線 美軍大狗機器人扮圣誕馴鹿
- [ 12-25]“無聲食堂”:莫讓孩子淪為文明的機器人
- [ 12-25]消防機器人:“浴火而生”還需過三道坎
- [ 12-23]百業中興金融集團將開拓服務機器人融資租賃項目
- [ 12-20]機器人拉面店現上海 一碗面90秒顧客大快朵頤
- [ 12-17]機器人老師走紅東北大學課堂
- [ 12-17]福清玉屏中心小學摘得第九屆機器人亞錦賽金獎
- [ 12-16]美華裔女大學生發明機器人 協助尋找真愛
- [ 12-14]廣州數控將亮相第五屆天津國際工業機器人展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