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霧中的仙岳高架
▲小心翼翼在霧中穿梭
▲高樓隱身霧中
▲只見人,不見海
東南網1月5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呂寒偉 林泓 吳林增)抬頭,看不到天;轉頭,看不見水。
昨天上午,鷺島和大霧纏纏綿綿,濃得化不開,久久不離分。
廈門市氣象臺昨天上午相繼發布了大霧黃色、橙色預警信號,這也是今年來的第一次預警信號發布。
又是“霧煞煞”的一天
家住東渡的小葉昨日早晨睡醒,推開陽臺門看著遠處,早已不見往日的光景,取而代之的是灰蒙蒙的天空和濕潤得似乎可以擠出水的空氣。
這一帶,也是昨天廈門市區霧氣最重的地方之一。昨天上午10時之前,東渡站監測到的最低能見度都不足百米,上班高峰期,能見度一度低至32米,達到強濃霧的級別。
霧氣濃時,島內多處能見度都不足百米,屬于濃霧。這時鷺島的道路上,車輛都開起了霧燈或雙閃燈。為此,廈門市氣象臺將昨日凌晨4時發布的大霧黃色預警信號,升級為大霧橙色預警信號,直到將近12時才解除預警。
就算預警信號解除,但是到了將近中午,霧氣仍然沒有散去,鷺島依然“霧煞煞”。
明天能見度好轉
雖說籠罩在霧氣中的鷺島,別有一番小資情調,不過霧給市民生活帶來的不方便,卻是現實。
已經籠罩廈門數日的霧到底什么時候散去?廈門市氣象臺氣象專家說,這幾天冷空氣斷檔,暖濕氣流強盛,要想讓霧就這樣散去,還真沒那么容易。
據預測,今天早晨仍然會有霧,多處能見度或仍會低于1000米。而且雨勢也會加大,今天白天會有中雨,更讓霧氣難以散去。
不過,一股冷空氣在今晚或明天就要來襲。隨著這股冷空氣的入侵,廈門將會有6℃-8℃的降溫。當然,從北方南下的干冷空氣,也會讓鷺島的天空透亮起來,不再“霧煞煞”、雨蒙蒙。
霧若不離 霾就難散
近幾日,鷺島的霧與霾,基本上是相伴而來。霧若不離,這霾就很難散去。
昨日9時,根據環保部門的監測數據,各個監控點就出現了輕度污染。而在昨日中午,隨著氣溫升高,空氣質量也呈下降趨勢。
昨日12時,鼓浪嶼監控點的空氣質量指數達到了135,離中度污染只一步之遙;湖里中學監控點更是創下近期來的新高,空氣質量指數達到了180,已經間距達到了中度污染。全市的空氣質量指數也高達137,PM2.5的濃度達到了104微克/立方米(標注值在75微克/立方米)。
直至昨日下午,仍舊有個別監控點達到了輕度污染。在昨日18時之后,空氣質量才逐漸好轉,不過,仍舊臨近輕度污染。
近期廈門空氣質量下降,主要是與天氣變化有關。由于近日氣溫回升,并且廈門大霧籠罩,在霧氣彌漫之下,污染物擴散條件變差,因此,空氣質量也跟著下降。
這種情況,與去年同期相似。去年也是在1月初,廈門遭遇了污染天氣。不過,此后,廈門的空氣就保持得非常好。據業內人士介紹,因為天氣原因造成污染,那么,廈門的空氣質量要好轉,估計還得等濃霧散去。
他們小心翼翼在霧中穿梭
從7時至10時,廈門共發生162起交通事故警情,對比上月反而下降
霧,大霧。橋被“吃”了,路被“吃”了,城被“吃”了。
路上的司機開車大多小心翼翼,據統計,從7時至10時,共發生162起交通事故警情,對比上月反而下降。上月四個周一,7時至10時平均每天發生173起。
截至昨天傍晚,霧氣仍未散去。
橋 看不見天,看不見水
車走不動,路看不見。昨天早上7點多,郭小姐從海滄天湖城出發,花了一個小時,車子還沒挪上海滄大橋。“第一次有開車開到要吐的感覺。”
8點多,市民林先生走杏林大橋進島,橋面的能見度大約只有200米,車屁股都亮起了紅燈。“不見天日,看不見天,也看不見水。”他說,幸好,路上沒有堵。
監控探頭的圖像顯示,昨天早上廈門的四座橋梁都被霧所困。從7時至10時許,海滄大橋共發生6起交通事故,其中,8:02有市民報警,橋上發生了一起3車追尾事故;杏林大橋發生1起交通事故;翔安隧道發生3起交通事故。
水 這邊思念,那邊盼望
在輪渡和鷺江道之間,大霧抱成一團,鎮守水面。兩邊的市民,各自在海邊拍下照片,各自想象,卻無法看穿迷霧。
市民陳先生從和平碼頭位置,望向鼓浪嶼,除了近處的樹木、路上的車輛,從海水往外,一片白茫茫,鼓浪嶼“沒”了,只剩思念。
身在鼓浪嶼,則有另一番美景。市民詹小姐站在岸邊,眼前是綠色的海水,一塊小木板孤零零浮在水面,遠處,一艘漁船繞過礁石,定格,如在畫中。
轉上演武大橋,遠處的胡里山炮臺“消失”,但游客興致不減。網友“老湯家的Fang子”說,她起個大早,獨自繞海邊走,心情舒暢,“雖然霧很大,但是海風、海浪聲還有沙灘,一切都剛剛好”。
城 云遮霧繞,人間仙境
高樓大廈,成了人間仙境。
走在東渡路上,頭頂的疏港路高架橋,已是若隱若現。“橋像是被霧吃掉了。”一名網友形容。
導報攝影記者使用無人機拍攝,從高處往下看,整條仙岳路高架橋籠罩在霧中。
據了解,昨天截至10時,仙岳路高架橋、成功大道上,共發生了8起交通事故,其中成功大道最多,達到7起。發生事故以后,交警迅速介入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