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金“小三通”15歲啦! 2001年元月2日上午11時,時任金門縣長陳水在等180名金門各界人士一行,搭乘客輪“太武”號和“浯江”號,自金門料羅港抵達廈門和平碼頭,完成了廈金“小三通”首航,實現了“兩門”之間52年來的破冰之旅。 之后,廈金“小三通”客運直航運輸業務迅猛發展,年運送旅客量從2001年的2萬余人次發展到2015年超155萬人次,15年累計運送旅客超1300萬人次。經過15年的發展,安全便捷的廈金直航航班及金門密集的飛機航班共同組成的海空聯運模式,已成為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的“黃金通道”。 廈金航線是兩岸關系發展的生動寫照,且隨導報記者回顧這15年來廈金“小三通”的成長之路。 碼頭 催生倆“黃金碼頭” 廈門和平碼頭承載了太多老臺胞的記憶,廈金航線開航初期正是以這里作為客運碼頭。由于客源限定為金門籍民眾及在大陸投資設廠的臺企員工,還僅是個案通航,剛開始乘坐率平均每天僅有30%。 而和平碼頭也存在“先天條件不足”,場地小,遇到臺風時,候船場所十分擁擠,進出旅客風吹日曬雨淋。到2008年6月28日,廈門啟用廈門國際郵輪中心暨廈金客運碼頭服務廈金直航客運,該碼頭年吞吐能力為150萬人次。同年8月31日,廈門又啟用五通海空聯運碼頭,開通廈金線第二通道五通—水頭航線,年保障旅客吞吐能力可達150萬人次。因為“小三通”的熱絡,這兩個碼頭成為大陸對臺的“黃金碼頭”。 為實現碼頭資源的有效配置,2014年4月25日廈金航線資源整合正式啟動,東渡郵輪中心碼頭航線航班全部調整至五通客運碼頭,實行新的航班和票價,開啟了廈金“小三通”航線新的紀元。為應對“小三通”客運量發展的需要,五通客運碼頭已啟動三期建設,預計2017年底完工,屆時,碼頭年旅客吞吐量將翻番,可達300萬人次以上。 金門方面,“小三通”開通初期以料羅港區為通關口岸,2002年7月遷到水頭港區,2005年11月7日正式啟用水頭商港旅客服務中心大樓,從此改變了廈金航線船舶與大小金門航線船舶共享浮動碼頭的局面。 |
相關閱讀:
- [ 01-10]廈發布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方案 打造廈金半小時交通圈
- [ 01-05]廈金"小三通"去年旅客人數達176萬人次 陸客占四成
- [ 01-02]“小三通”15周年 “廈金生活圈”漸成型
- [ 01-01]廈金航線2015年出入境人員突破200萬 比增一成五
- [ 12-28]廈金自行車交流活動同安舉行 選手樂騎島外文曾路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