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金“小三通”航線已成為兩岸人員往來的“黃金通道”
?
廈金“小三通”15歲啦!
2001年元月2日上午11時,時任金門縣長陳水在等180名金門各界人士一行,搭乘客輪“太武”號和“浯江”號,自金門料羅港抵達廈門和平碼頭,完成了廈金“小三通”首航,實現了“兩門”之間52年來的破冰之旅。
之后,廈金“小三通”客運直航運輸業務迅猛發展,年運送旅客量從2001年的2萬余人次發展到2015年超155萬人次,15年累計運送旅客超1300萬人次。經過15年的發展,安全便捷的廈金直航航班及金門密集的飛機航班共同組成的海空聯運模式,已成為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的“黃金通道”。
廈金航線是兩岸關系發展的生動寫照,且隨導報記者回顧這15年來廈金“小三通”的成長之路。
碼頭 催生倆“黃金碼頭”
廈門和平碼頭承載了太多老臺胞的記憶,廈金航線開航初期正是以這里作為客運碼頭。由于客源限定為金門籍民眾及在大陸投資設廠的臺企員工,還僅是個案通航,剛開始乘坐率平均每天僅有30%。
而和平碼頭也存在“先天條件不足”,場地小,遇到臺風時,候船場所十分擁擠,進出旅客風吹日曬雨淋。到2008年6月28日,廈門啟用廈門國際郵輪中心暨廈金客運碼頭服務廈金直航客運,該碼頭年吞吐能力為150萬人次。同年8月31日,廈門又啟用五通海空聯運碼頭,開通廈金線第二通道五通—水頭航線,年保障旅客吞吐能力可達150萬人次。因為“小三通”的熱絡,這兩個碼頭成為大陸對臺的“黃金碼頭”。
為實現碼頭資源的有效配置,2014年4月25日廈金航線資源整合正式啟動,東渡郵輪中心碼頭航線航班全部調整至五通客運碼頭,實行新的航班和票價,開啟了廈金“小三通”航線新的紀元。為應對“小三通”客運量發展的需要,五通客運碼頭已啟動三期建設,預計2017年底完工,屆時,碼頭年旅客吞吐量將翻番,可達300萬人次以上。
金門方面,“小三通”開通初期以料羅港區為通關口岸,2002年7月遷到水頭港區,2005年11月7日正式啟用水頭商港旅客服務中心大樓,從此改變了廈金航線船舶與大小金門航線船舶共享浮動碼頭的局面。
航班 從個案操作到“公交化”運輸
除往返旅客不斷增長外,廈金“小三通”開通以來旅客對象范圍也不斷擴大。初期,臺灣只允許金門籍人員經廈金航線往返廈金兩地,之后逐步放寬至在金門設籍6個月以上的臺灣地區居民、大陸臺商、福建籍大陸配偶、福建籍“榮民”、旅臺鄉親,現在,兩岸同胞都可以通過廈金“小三通”往返兩岸。
2003年開始采取通案通航的模式,為每周3天有航班。因受“非典”的影響,2003年5月-7月停航,8月復航,為每周4天有航班。
2004年春運后天天開航,每天進出8個航班;2005年下半年起每天進出12個航班;2006年7月起每天進出20個航班;2009年前半年每天進出28個航班,從7月16日起增開為每日32個航班;2010年4月1日起增開為每日36個航班。2012年6月17日開始夜航試運行。
目前,五通碼頭航班密度為每天36個航班,客流高峰期間做到每隔30分鐘就有一個航班,航程由20海里減至9.7海里,航行時間由60分鐘減至30分鐘,票價由130元下降至110元,便利又經濟。
客船 從兩地各派一艘到10船齊發
廈金“小三通”營運船舶也在逐年增加,營運船舶從最初兩地各派一艘,到現在各投入5艘。
2001年,“鼓浪嶼”、“太武”、“金門快輪”、“大洋拾壹號”客輪參與載客。
2002年,“鼓浪嶼”、“同安”、“新集美”、“太武”、“金門快輪”、“大洋拾壹號”、“馬可波羅”、“金龍”客輪參與載客。
之后,針對市場需求,一些運力不足的船舶遭到淘汰,“高大上”的客船同時替補。目前,參加經營廈金航線的船公司有8家(廈門方4家、金門方4家),大陸方面運營的客船有“新武夷”、“五緣”、“捷安”、“八方”、“和平之星”,金門方面運營的客船有“馬可波羅”、“東方之星”、“新金龍”、“金星”、“泉州輪”。
據了解,早期的客船比較簡陋,沒有空調,海上航道也不是專用的,遇上不好天氣就得停航。現在可不一樣,開的是高速雙體噴水的豪華客船,走的是專用航道,客艙有空調有電視,廈門市氣象臺還專設廈金航線氣象預報。
提及“小三通”時,更多人關注的是逐年攀升的客運數字,殊不知,依托此航線的對臺小額貿易,意義也是不容忽視,因貨暢其道而涌進金流。
此外,臺灣水果和農產品也經此航線“登鷺”。如今廈門已成為大陸進口臺灣水果最主要的口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