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
曾厝垵倉里路3號文聯大廈一層
多大?
主門廳238平方米,展廳一98平方米,展廳二399平方米,展廳三106平方米
做啥?
辦專業化、高層次的展覽、演出、交流、研討和文藝活動,打造廈門文藝家自己的展館
廳內不僅空間開闊,配色也和筆墨紙張相得益彰。
觀眾參觀名家作品公益展。
?
展館大堂。
廈大學生現場演奏民族樂曲。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郭睿 圖/記者姚凡)昨日上午,廈門知名文藝家都在爭著“回娘家”。在曾厝垵倉里路3號的文聯大廈,畫家來了,書法家來了,攝影家來了,一些鮮少露面的作家也來了……而讓如此多文藝家齊聚的原因是——“家”變了。
由文聯大廈一層改造而來的文聯藝術展覽館昨日正式對外開放,成為廈門新的文化地標。今后,這里將舉辦專業化、高層次的展覽、演出、交流、研討和文藝活動。它的存在不僅為廈門文藝工作者提供了更自由的展示平臺,也讓“藝術家之家”文聯有了更多機會為喜愛藝術的市民服務。
精心設計 高大上文藝活動場所
走進文聯大廈一層,畫家鄭景賢笑著說簡直認不出這棟樓了,盡管他很多年前就熟悉這里的每個角落。和鄭景賢一樣,昨日來到現場的文藝家都被驚喜撞了一下腰。原來的舊房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嶄新的展覽館。敞亮的主門廳面積達238平方米,展廳一98平方米,展廳二399平方米,展廳三106平方米,而且一間套一間,頗有點中國美術館的設計風格。廳內不僅空間開闊,配色也和筆墨紙張相得益彰,還有不少文藝家發現了散布在屋頂上的軌道。“有了這些軌道和活動性展板,就能根據需要隨時調整展廳內布局。”市美協副秘書長莊紅偉說,這樣作品就不用擔心適應展廳的問題了,展廳會自己來配合作品,非常人性化。一個個細節處理,都能看出市文聯打造新館的用心。
“這是一個屬于文聯、屬于文藝家隊伍自己的展館,對文藝工作者來說也意味著有更自由的展示空間可以規劃。”市書協主席劉堆來說。
華麗轉身 “文藝家之家”將改造完工
與此同時,還有另一個好消息傳來,到今年底市文聯還將在硬件上完成更多華麗轉身。記者了解到,廈門市文聯大廈落成十五年來履行聯絡、交流、服務的功能,先后接待了數萬名文藝工作者,給國內外文藝界留下深刻印象。隨著時代發展,市文聯大廈的功能也發生了轉變,需要進一步改造和提升。在相關部門支持下,市文聯于2013年底啟動了“廈門文藝家之家修繕改造項目”。
據悉,“廈門文藝家之家”的修繕改造以專業化、高端化和特色性為功能定位,工程分兩期進行,目前投入使用的是第一期。廈門文聯藝術展覽館的修葺就是其中一項。第二期將從今年3月開始到年底完成。改造之后的“廈門文藝家之家”將集文藝創作、學術研討、對外交流、展覽展示、文藝培訓、影視觀摩和音樂鑒賞等為一體,面向社會、面向文藝家,既解決廈門文藝家及協會長期沒有“家”的問題,為文藝家提供公共的服務平臺,又將成為市民百姓的公益文化新場所,也將向周邊城市開放,真正成為吸引各地各門類文藝人才的“聚寶盆”。
【鏈接】
新館首個展覽
謳歌“文藝春天”
昨起免費展出至20日
本報訊(記者郭睿)昨日,“在文藝的春天——名家作品公益展”開幕,展廳就設在市文聯藝術展覽館,成為亮相這方藝術新平臺的首個展覽。展覽由市委宣傳部、市文聯主辦,廈門文寶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將免費展出至本月20日。
現場圍繞鷺島春暉、水墨春韻、丹青春華、影像春秋四個主題,展出美術作品70余幅、書法作品18幅、攝影作品30余件、剪紙及公益雕塑作品30余件。據悉,這些作品力求閩南特色,反映時代風貌、謳歌文藝的春天,充分表達了廈門文藝家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豐富情感,體現廈門文藝界參與美麗廈門建設的激情和干勁。現場展出的作品多出自廈門老中青藝術家之手,特別得到了市美術家協會、市書法家協會、市攝影家協會和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