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19日廈門訊(本網記者 陳薪宇)19日上午,廈門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開幕。會上,廈門市市長裴金佳作政府工作報告,全面回顧總結了一年來的主要工作和成效。報告中,一個個亮眼數據體現了廈門在2015年全面實施美麗廈門戰略規劃,深化改革開放,突出創新驅動,加快產業轉型、城市轉型、社會轉型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效。
7.2%
多數經濟指標增幅逐月回升,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460億元,增長7.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96.5億元,增長20.6%;財政總收入1001.7億元,增長10.2%,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606.1億元,增長11.5%,這些指標增幅均位居全省前列。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高于同期經濟增速;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7%;萬元生產總值耗電、耗水分別下降4.5%和3.6%,年度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
1000家
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0家,規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315.9億元,占規上工業產值65.9%。全市各類專利授權1.1萬件,每萬人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4.13件。落實“互聯網+”行動計劃,獲批國家信息消費示范城市。加快各類人才培育引進,2300多人入選“海納百川”人才計劃。
1102億元
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實施52項制度創新,其中全國首創18項。“一照一碼”在全國復制推廣,率先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創新“三互”口岸監管機制,啟用關檢一站式查驗平臺。實施外資“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備案管理”模式,引進企業7584家,注冊資本1102億元。擴大服務業開放,加快金融改革創新,跨境電商、融資租賃、航空維修、文化保稅等新興業態快速發展。成立國際商事仲裁院、國際商事調解中心、兩岸知識產權智庫,承接253項省級行政許可事項,法治化服務環境加速形成。
1.2倍
對臺交流融合不斷深化。新設臺資項目(含轉第三地)增長1.2倍,實際利用臺資增長61.2%。率先開展對臺跨境人民幣貸款,企業提款金額占大陸試點總量85%。跨海峽人民幣代理清算金額累計達537.1億元。率先試行卡式臺胞證。廈金“小三通”運送旅客164萬人次,增長16.2%。
20億美元
國際化水平持續提升。合同利用外資41.6億美元,增長45.9%;實際利用外資20.9億美元,增長6.2%。走出去步伐加快,境外投資成倍增長,突破20億美元。進出口總額832.9億美元,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72小時
廈航開通廈門直飛阿姆斯特丹、悉尼洲際航線。實行外國人72小時過境免簽,空港口岸實行全天候通關。獲準實施離境退稅政策。中國-東盟海洋合作中心落戶廈門。郵輪母港出入境艘次和人次均增長2倍。
25.5%
建筑業總產值1106.9億元,增長25.5%。成為全國唯一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雙試點城市,獲中央財政20多億元專項支持。已建成納入綜合管廊的市政管線210公里。規劃建設35個公共停車場。建成公共自行車道205公里、站點435個。長泰枋洋水庫引水隧道全線貫通,蓮花水庫主壩順利完工。基本完成島內外自來水廠清水互補環狀供水體系。完成37處城市易澇點改造。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廠、西部垃圾焚燒發電廠一期等投入使用。目前國際上輸送容量最大的100萬千瓦柔性直流變項目投入運營。
1000萬元
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落實支農強農惠農政策,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1.2萬人,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居全省首位。開展造血式扶貧,老區扶建資金由200萬元提高到1000萬元。實施新村建設、舊村改造、老區山區村改造項目15個,建設移民美麗家園11個。農村有線電視入戶率99.9%。探索生態資源保護、產業形態豐富、百姓增收致富良性循環機制,院前社閩臺生態文化村建設取得成效,洪塘村、軍營村獲評中國最美休閑鄉村,14個村莊獲評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示范典型村。
18萬人
民生改善力度加大。總投資2.4億元的14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部完成。全年新增就業18萬人。實施新一輪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政策和高校畢業生創業引領計劃。企業最低工資標準調高至每人每月1500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至470元,高出國家標準90元。調整醫療服務價格1108項,全面取消耗材加成,社區診療報銷比例提高至93%以上。
20%
共同締造成效顯著。加快“三社聯動”,打造143個典范村(社區),持證社會工作者占全省42%,登記備案社會組織3675個。強化危化品、燃氣、電梯等重點領域安全監管,安全生產各項指標大幅下降,形勢總體平穩向好。深化建設平安廈門,在全國率先實施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地方性法規。建成“陽光信訪”信息平臺,來信來訪批次、人數分別下降34.8%和23.5%。開展打黑除惡、圍點整治等專項行動,八類嚴重暴力刑事立案數下降20%。順利通過全國雙擁模范城創建工作考評。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
16.9%
基本完成各級行政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辦事群眾滿意率99%。清理規范涉企收費,企業減負超120億元。分類管理退稅企業,辦理退稅412.2億元,增長17.2%;網上辦稅占92%。全市“三公”經費支出減少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