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子的記事本上抄錄了微信賬號和所冒充之人的名字
紙張上打印著一些臺灣居民的姓名、電話和住址信息
東南網1月22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劉小冰)臺灣人在廈門騙臺灣老鄉,只有小學文憑的嫌疑人也玩起網絡詐騙,專找家庭主婦下手……快來看看,新型的電信網絡詐騙都是什么樣!
年關將至,詐騙團伙較平時更為活躍。自上月起,廈門警方開展清繳電信網絡新型詐騙犯罪窩點專項行動,截至本月11日,打掉54個詐騙窩點,抓獲犯罪嫌疑人113人,破獲142起詐騙案件,繳獲贓款16.8萬元,以及手機170余部、電腦78臺、銀行卡161張等作案工具。
案例1 “猜猜我是誰”專騙臺灣老鄉
“你這個人怎么沒信用!”一些臺灣人因朋友借錢遲遲不還而抱怨,卻并不知道,這些所謂的“朋友”,其實是窩在廈門行騙的臺灣老鄉。
今年1月初,警方注意到,幾名租住在前埔一帶的男子涉嫌團伙詐騙,因此成立專案組調查。1月19日,該窩點被搗毀,現場繳獲電腦3臺、手機20部、銀行卡26張。
被抓獲的3名臺灣男子承認用“猜猜我是誰”的方式實施詐騙。這并不算新鮮,但他們的詐騙對象,卻是海峽那頭的臺灣老鄉。
據了解,3名嫌疑人是柯某忠(男,31歲,臺灣省高雄市人)、黃某中(男,33歲,臺灣省桃源縣人)和李某杰(男,31歲,臺灣省高雄市人)。除了這3名男子,該團伙還有一人,不過不在抓捕窩點。這條魚并沒有漏網,經查,他早在數日前就因酒駕被湖里交警刑拘了。
3名嫌疑人交代,該團伙于半年前開始在廈門作案,詐騙金額達10余萬元。
隨后警方根據現場查獲的賬本,結合臺灣警方的反饋,發現情況遠不止于此。“經過初步調查,我們發現這個團伙作案20多起,涉案金額達300萬新臺幣。”其中一名嫌疑人去年8月5日來到廈門,不過10天的時間就成功詐騙到15萬新臺幣。
騙術揭秘
1.騙子從特殊途徑獲取臺灣當地居民的姓名、電話、家庭住址等信息并打印,根據列表逐一打電話行騙。為了保險起見,一份材料使用兩三天后便會被銷毀。
2.電話一接通,就問對方“猜猜我是誰”。一旦對方將自己認成某位朋友,騙子就以生活困難或支票到期為由借錢,請對方匯款。為了不讓對方識破自己的身份,騙子還刻意聲稱自己是用別人的身份證辦理了支票,因而匯款賬戶不是本人。
3.騙子還注冊了多個微信和LINE賬號,并將賬號信息抄寫在本子上,一個賬號對應一個受害人,最末還會標注上自己所冒充之人的姓名,以防搞混。
案例2 請人幫刷信譽專騙家庭主婦
找人刷信譽的現象,在購物網站上十分普遍,有人就從中找空子鉆。
小學文憑,利用一臺電腦、4張銀行卡、一個無線上網設備,29歲的安溪縣人顏某寶以網絡兼職、代刷信譽為由實施詐騙。1月18日中午,顏某寶在位于馬鑾村岑尾社的出租房內被警方抓獲。
經審查,顏某寶先在購物網站注冊了多個賬號,隨后使用QQ軟件中的搜索功能鎖定家庭主婦QQ群。入群后,顏某寶聲稱,到購物網站幫忙刷信譽,不僅可以退回本金,還可以有高傭金回報。
一旦有人上鉤,他就讓對方用指定的賬號登錄購物網站進行交易。對方完成第一筆任務后,顏某寶就以系統故障、賬戶凍結等理由拒絕返還本金和傭金,要求繼續進行多次交易來激活賬戶,直到對方資金不足或產生懷疑,便立刻切斷聯系,銷毀罪證。
通過這種方法,顏某寶從去年11月起實施了10余起詐騙,涉案金額近萬元。
騙術揭秘
1.家庭主婦有空閑時間、有財力,騙子下手更容易成功。
2.事前,騙子特意準備了“工作流程表”和“工作申請表”發送給受害人填寫,好讓“兼職”看上去更靠譜些。
3.騙子承諾的傭金為代刷信譽時投入資金的5%到10%,誘惑力較大。
4.騙子指定的購物網站均為“中國電信網上營業廳”或“返利樂購”等正規網站,降低了被害人的防范心理。
警方提醒
這些人可能是騙子
警方介紹,大部分實施詐騙的嫌疑人都有相似之處:租住在出租屋內,白天不出門,晚上才活動,不與鄰居、朋友打交道。“有這些特點的人很可能就是搞詐騙的。我們有相應的舉報獎勵機制,歡迎市民積極舉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