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時政 > 正文

集美出臺多項政策 6類困難老人入住養老機構有補助

2016-01-22 12:11:24?來源: 廈門網  責任編輯: 劉瑋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困難老人入住養老機構有補助

杜先生的叔叔,83歲的杜相潘老人離婚后身邊無子女,獨自一人生活在杏濱街道馬鑾社區的老房子里,且患有糖尿病,平日主要靠侄兒們照顧與贍養。老人自身無經濟來源,只享受低保補助, 2014年10月入住愛欣老年公寓,入住老年公寓每月3700元的費用由三個侄子承擔,其經濟負擔之大可想而知。

去年3月,集美區出臺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補助實施辦法,這對杜先生來說是一個喜訊。其中一條政策規定:“連續3年以上被核定為低保家庭中的80周歲以上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費用按‘三無’、‘五保’對象標準,實行政府購買服務。”對杜相潘老人來說就像是為他量身定做的一樣,老人每月可獲補助2480元。這項補助,有力地幫助了老人,也大大減輕了侄兒們的負擔。

享受政策優惠的還有家住灌口鎮坑內村的陳銀瑞老人。老人自身無經濟能力,且被評定為二級殘疾。陳銀瑞老人在2010年2月入住愛欣老年公寓,入住老年公寓的費用由兒子李先生承擔。在政策出臺后,陳銀瑞老人也成為受益者。

集美區出臺的《集美區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補助實施辦法》,對全區80周歲以上社會老年人、無贍養人和扶養人的企業退休人員、低保戶、重度殘疾老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人、革命“五老”人員及“遺孀”等6類人員入住養老機構給予每月500元-1000元不等的補助。政策出臺不到一年,就受理了42位老人的補助申請,補助金額約14.5萬元,推動全區養老服務事業的穩步發展。

住房救助讓低保戶住進“新居”

1957年出生的莊再榮,孤身一人,是灌口鎮雙嶺村低保戶,平時以務農為生,住的房屋因年久失修,墻體出現裂縫,遇到雨天屋頂就會滴滴答答漏雨,無能力維修,影響了正常的居住。《集美區農村困難家庭住房救助辦法(修訂)》出臺后,莊再榮成為受惠者,屋頂重新加蓋,還鋪上了新地板,墻體粉刷一新,甚至連廁所也翻修了,莊再榮住上了“新居”。

記者從集美區民政局獲悉,《集美區農村困難家庭住房救助辦法(修訂)》出臺后,只要在自然災害中房屋受到損失的都可以得到臨時救助,根據住房受損的不同情況進行救助。

幸福安康險讓老人安度晚年

家住杏濱街道前場社區的魏文祥老人因意外受傷導致股骨骨折,幸福安康險賠付總額達到33334元。家住后溪鎮黃地村的林賢老人意外受傷,股骨骨折,個人支付六萬多元的醫療費,幸福安康險賠付30960元。

幸福安康險為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再增一道保障。據悉,2015年,區、鎮(街)兩級財政投入54萬余元,為全區三萬余名戶籍老年人購買老年人幸福安康險,投保率100%。2015年,全區老年人因意外傷害向保險公司理賠17起,理賠金額34.88萬元。集美區出險數及理賠金額居全市第二(僅次于思明區),人均理賠金額20516元,居全市第一。集美區還實行了醫療救助即時結算服務。居民憑借低保、殘疾、五老等證件在全市近百家定點醫療機構就醫,醫院可以進行即時結算。減輕了困難群體的就醫壓力,讓他們看病更加便捷。2015年,集美區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救助7630人次,348.07萬元。

多措并舉完善民生保障制度

集美區還采取多項舉措,出臺多項政策,進一步覆蓋困難群體,完善民生保障。通過提高節日慰問標準,增加慰問次數,落實結對幫扶工作,提高民政救助對象的收入水平,全年發放節日慰問金108.755萬元。

在關愛老年人方面,去年共救助老年人459人次、慰問困難老人125人;發放護理床22張、防褥瘡床墊24張、助行器5個、輪椅24輛。實現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無差別。城鄉低保標準統一提至每人每月550元,2015年有6991戶次11467人次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保障金567.4萬元。在貧困家庭的子女教育上實行教育救助,2015年,共有455人受惠,實行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全方位救助,每學年給予1170元-5000元不等的學費補助,還增加非義務教育階段困難學生在校生活補助,最高救助額度每學期1500元。此外,集美區還增加社會救助力量。比如首次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新增16名社會救助項目工作人員,在鎮街設立“社會救助窗口”,將社會救助受理申請、調查作為前期服務工作推向社會。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