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林露虹)1月10日至12日,由廈門市委宣傳部牽頭組織、廈門市僑聯參與,廈門日報、廈門電視臺、廈門衛視、廈門新聞廣播、閩南之聲廣播組成的“新絲路媒體行”采訪團走進印尼,聚焦“一帶一路”視野下的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并在廈門的友好城市——印尼泗水舉辦以“絲路綿延美麗廈門”為主題的圖片展,宣傳美麗廈門、推介自貿試驗區建設。 印尼與中國發展互補性強 采訪團所到之處,都能聽到這樣的聲音:印尼與中國發展互補性強,互利合作潛力巨大。作為東盟最大的經濟體,印尼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聯通大洋洲、歐洲和非洲等地區的關鍵節點。印尼總統佐科上任伊始提出將印尼建設成為海洋強國的發展規劃,這與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高度契合。更為重要的是——印尼擁有大約2000萬華人,是世界上海外華人人口最多的國家,而華人華僑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中國駐印尼大使館公參王立平在接受采訪團采訪時表示,廈門是中國重要的沿海開放城市,同時也是“海絲”戰略支點城市。印尼未來5年計劃興建49座大型水壩,開發24個現代化港口,新建15個機場,并加大高速公路、鐵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這都為廈門和印尼互聯互通合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廈企在印尼市場業績攀升 2011年,在廈門工作3年的黃國海被公司派到印尼工作。那時候的他不免忐忑: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克服語言、文化的障礙,融入當地開展業務。好在,這之后所經歷的一切,證明他的擔心是多余的。 “印尼語中的許多詞和閩南話的發音是一樣的,譬如粿條、米粉、油條、豆腐等。”不到一年,黃國海就能熟練使用印尼語與當地人交流。另一方面,“印尼華人尤其是福建人多,大家的生活習慣差不多,相處得很融洽。” 黃國海所在的廈門綠冷機電工程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潔凈系統及機電系統工程安裝,2011年開始在印尼設立分公司。“中國在機電工程方面的技術已經發展得很成熟,性價比非常有優勢。”憑借著過硬的技術和愛拼敢贏的精神,黃國海所在的公司很快在市場中站穩腳跟。“我們生產需要的零配件很多都是從廈門港運過來的,廈門對我們的各方面服務保障也很到位,我們把廈門造的產品帶到印尼來,也是希望讓大家認識到‘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是非常贊的。”和許多在海外工作的中國人一樣,責任感和榮譽感是黃國海十分珍視的東西。 進駐印尼市場以來,綠冷機電的業績逐年攀升,尤其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綠冷機電的發展更上一層樓。2015年,綠冷機電印尼分公司的營業額突破千萬美金,客戶包括寶潔、OPPO等知名企業。“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過來,這些企業也將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這對我們在印尼的企業來說是很大的利好。”黃國海說。 【記者手記】 “一帶一路”促進華文教育 在印尼,中華元素隨處可見,大到道路上的中文店招,小到尋常百姓家使用的公雞碗。不過,由于歷史原因,印尼的華文教育存在30年的斷層,熟稔中文的多為老人,在印尼華文報館,記者、編輯往往雙鬢發白。一度,報人對印尼華文報紙的發展前景感到悲觀。 上世紀90年代末,華文教育重新恢復,一批華文教師從“地下”轉移到“地上”。從事華文教育的彼得拉基督教大學中文系主任李秀珍告訴記者,如今,圍繞“一帶一路”推動華文教育,成為華文教育者的共識與責任,印尼華文補習班遍地開花,更有許多印尼學生漂洋過海到廈門大學、華僑大學學習中文。同時,作為華文教育的積極傳播者,廈門市外僑辦精心培育了“中國尋根之旅夏(冬)令營”、“在廈海外學生才藝展示系列活動”等華文教育品牌活動,以弘揚中華文化為重點,有力推動華文教育發展。 教育,孕育希望。印尼《國際日報》總裁趙金川發現讀者群中年輕人的數量在增加,一些來印尼交流工作的年輕人也選擇在報館工作。同時,隨著“一帶一路”等政策利好,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印尼投資建廠,中國人紛至沓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擴大了華文報紙的讀者群。 |
相關閱讀:
- [ 06-09]80后老板身家1天超2億元 廈企點擊網絡昨成功掛牌
- [ 12-20]一廈企攜手省公安廳 合作成立電子物證檢驗鑒定實驗室
- [ 09-27]廈企出口可一次性通關 廈門關檢執行“三個一”
- [ 08-30]廈門將再出臺扶持政策 廈門企業有望實現再減負
- [ 03-27]廈企收減負禮包 保稅區內維修進口舊機電可免檢
- [ 03-21]廈企“機器換人”最高可補貼200萬元
- [ 03-21]“走出去”的投資步伐加碼 廈企要遠赴非洲建“新城”
- [ 03-04]2013年起領購發票免工本費 廈企一年省千萬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