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勁超 圖
海西晨報訊(記者 李凌王曉萍)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是“十三五”謀劃之年,也是加快轉型發展、全力建設幸福思明的關鍵一年。在過去的2015年乃至整個“十二五”期間,思明區交出了怎樣一份成績單?昨日上午,思明區十六屆人大五次會議開幕,思明區委副書記、代區長李欽輝在會上作了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各項工作的有效推進,為“十二五”發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據初步統計,思明區2015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056.1億元,比上年增長7.0%,首次突破千億大關。
回首往昔,通過五年努力,“十二五”提出的經濟社會發展24項主要指標達到或超過預期。城區格局和功能進一步優化,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展望未來,思明區提出思明區在“十三五”期間要努力成為“五大發展”示范區。遵循“五個更加突出”的原則,從打造“五大發展”示范區角度設置25個指標,涵蓋經濟發展、創新驅動、民生福祉、生態文明四個方面。
力惠民生 | 今年有望新增上千學位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去年,思明區率先全市在蓮前、開元、嘉蓮、鼓浪嶼等4個街道試點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4類人群免費提供5項健康服務,受益群眾超過1萬人。
今年,在公共教育方面,思明區將啟動后江小學建設,推進蓮云幼兒園、瑞景中學等項目,有望新增1890個公辦學位。此外,思明區將引導社會資本辦醫多元化發展,推進開元、梧村、廈港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改擴建。
城區提升 | 城中村改造煥發新貌
在思明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聽到了不少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好聲音”。去年,思明區涌現出一個個共同締造工作坊、社區書院等特色品牌,建成了7個街道家庭綜合服務中心,打造了14個典范社區。
記者看到,繼筼筜街道、鼓浪嶼街道分別榮膺國際安全社區、國家安全社區之后,全市首個社區鄰里互助促進會亦在中華街道落成,打造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造血”、自我“輸血”的社會治理創新樣本。
今年,市民或從房前屋后的變化中感受到城區發展帶來的豐碩成果。提升鎮邦路、大同路等騎樓景觀,多樣化改造老舊危房以及加快老舊小區和城中村的改造提升,將成為思明區今年煥發城區環境新貌的突破點。
產業升級 | 推動旅游產業錯位發展
只有經濟發展不停下腳步,幸福思明才能走上新道路。
196.2 億元的財政總收入,曬出了思明區的“成績單”。去年,思明區探索出適合自己的路子,以總部經濟帶動金融、商貿、旅游、會展、軟件與信息服務和文化創意等六大產業為發展路徑,“1+6”現代產業體系逐步完善,第三產業占GDP比重達85%。此外,推動了846個項目落戶自貿試驗區。
未來,思明區將主動對接“互聯網+”,完善“互聯網+商貿”扶持政策,積極涉足時尚、健康等新興產業,改造提升溪頭下、塔頭等特色村落,推動旅游產業錯位發展。
發力創新 | 有望形成創新創業集聚區
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大互聯網巨頭組成BAT“聯盟”,隨著思明區軟件園二期及周邊不斷改造提升,大咖們紛紛落戶軟件園二期,引進人才,為創新驅動繼續發力。
思明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去年,40家臺企相繼落戶,帶來了高達3億美元的投資金額。兩岸融合在一個個落地的金融項目中、在豐富的兩岸大學生創意文化節中,走得更遠。
今年,思明區將發揮與臺灣的人緣、地緣、商緣優勢,創新涉臺服務品牌。其中,曾厝垵青年文創中心、萬科“蓮前公社”、華夏·云頂創谷等項目,有望形成創新創業集聚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