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很自覺 導報記者在地下通道觀察發現,絕大多數的人都是自覺地挑選、試穿,合適的才拿走。 一位從沈陽來廈門打工的大姐,看上一件外套。“我試了試,不合身就給放回去了。”大姐說,她和老公初來乍到,衣服沒帶夠,工作也還沒找著,正是拮據的時候。 在附近大排檔工作的一名安徽大姐,穿上一件白色羽絨服很開心:“好事,謝謝你們!”雖然不能回家,羽絨服也舊了,但溫暖了她的心。 有一名年輕的女子,拿著塑料袋裝了好幾件羊毛衫,發現身后有人在看她,不好意思又掏出來,自言自語:“其實也用不到這么多件……” 多余衣服先運走 鄭女士是一名愛心人士,昨天上午10點多,她買了幾捆衣架到現場,可沒想到,衣服比她預料的還多,她又請朋友幫忙買來移動晾衣架。她擔心,衣服越來越多了,地下通道的通行出問題。 就在導報記者采訪時,城管執法人員幾次查看,也與小陳、鄭女士討論,舊衣服一旦影響地下通道通行,就不是大家樂見的結果。 小陳和朋友們也愁,壓根沒想到這面墻會一夜之間變得這么火熱。昨天下午,小陳緊急聯系“衣公益”組織(前身是“進社區收閑置衣物”),還叫了搬家公司,先將堆在地上的衣物轉移到該公益組織,暫時緩解一下燃眉之急。“那邊是疏散通道,衣服太多,怕有火患。”小陳說。 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有義工前往“愛心墻”昨天到場幫忙引導和疏通。截至昨晚,已有多個公益組織介入此事。 調查 愛心有多重? “我們在建立愛心衣柜點時,也碰到像‘愛心墻’一樣的問題,衣滿為患,有時幾個小時衣柜就滿了。”海峽公益服務中心在廈門有20多個衣柜點,遍布島內外許多小區。負責人冉枝瑜說,從2011年至今,他們在廈門回收了大約100萬件舊衣服,寄往貧困地區。 僅僅半年時間,光運費就幾萬元,冉枝瑜解釋,“這對于公益組織來說,是無法承受的成本”,下一步計劃把愛心衣柜改成“愛心圖書館”。 兩年前,幾名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的大二學生,在七星路設置了一個叫“小紅箱”的舊衣服回收點,兩年來回收了約幾噸衣服,如今已上大四的他們,已從上個月暫停回收舊衣服。 也是從2011年開始,“衣公益”組織對外接收舊衣服,幾年下來,回收數量達到20多噸,每年寄到貧困地區的運費等高昂,原本每年約10萬元,如今約達到20萬元。 |
相關閱讀:
- [ 02-01]女籃明星獻愛心 擁抱廈門“先心”患兒
- [ 01-08]廈門市民匯聚愛心 幫助賣水果“誠信老伯”
- [ 01-07]5.6萬余件愛心衣從廈門啟程 被運往對口幫扶地區
- [ 12-09]廈門:市民的哥公交司機愛心接力 將錢包送還失主
- [ 12-05]廈門思明區為島內3703名公交司機送上愛心保溫杯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