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為老兵陳致遠(左)作畫。記者 唐光峰 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吳宇豪)作為此前廈門最年長的抗戰老兵,他奮勇沙場,保家衛國;作為復旦大學在福建最年長的校友,他心系教育,教書育人,在離世前不忘復旦大學廈門函授站的工作。2016年2月9日,這位充滿傳奇故事的老人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他便是享年101歲的陳致遠。 出生緬甸 心系祖國,秘密抗日 1916年3月25日,陳致遠出生在東南亞國家緬甸,祖籍廈門寨上的陳致遠父母迫于生計,遠赴緬甸,雖農民家庭出身,但陳致遠父母卻十分重視文化教育。陳致遠5歲時,便送他回到廈門念私塾。 1939 年,廈門淪陷以后,陳致遠回到緬甸,在緬甸當地的一所小學任教。在學校任教期間,陳致遠通過緬甸的共產黨支部,接受中共的進步思想。25歲的陳致遠,滿懷一腔熱情,加入緬甸華僑戰時工作隊(簡稱戰工隊),并于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共在緬甸地下黨組織的成員,負責宣傳抗日,從事一些地下工作,曾為當地的抗日戰爭做出不少貢獻。 據陳致遠生前描述,戰工隊當時接受共產黨的領導,主要任務是利用各種形式開展宣傳活動,喚起民眾、團結民眾共同抗日。 扎根廈門 教書育人 ,講述歷史 1942年,緬甸淪陷以后,戰工隊根據黨中央的決定,轉移撤退到國內。輾轉回國的陳致遠先來到昆明,在昆明期間,陳致遠從未停下抗日的宣傳工作。后來,陳致遠到重慶僑聲印刷廠擔任廠長,在這段時間,陳致遠印刷出大量文字,宣傳抗日的進步思想,激發當地群眾抗日熱情。 1945 年,抗日戰爭結束后,陳致遠遠赴上海,進入復旦大學教育系就讀教育專業。1949年,畢業后的陳致遠加入南下服務團,參加解放廈門的戰爭。解放廈門后,陳致遠在組織的安排下,先在廈門市教育局工作,后又任職于廈門市第一中學、廈門市第三中學和廈門市禾山中學,教授英語和語文。在任教期間,陳致遠時不時向學生講述他當年抗戰的傳奇故事,以此讓學生銘記歷史。 心系母校 聯系校友,培養人才 改革開放以后,陳致遠心系復旦校友以及當時一同與他南下的干部,便決定親手組織復旦大學廈門校友會。為尋找在廈門的校友,陳致遠不辭辛苦,不僅給校友們一個個打電話,還親自登門拜訪尋找。 1985年,陳致遠得知在廈門工作的洪聲文先生也是復旦大學校友,便立即找到洪聲文,并多次到他家中,鼓勵他加入復旦大學廈門校友會和復旦大學廈門函授站成立的工作。 后來,陳致遠和洪聲文等人共同建立了復旦大學廈門函授站和復旦大學廈門校友會。利用復旦大學優秀的教育資源,復旦大學廈門函授站先后培養出1000多名大專學歷以上的學生,還曾創辦經濟類碩士班,培養了一大批經濟型人才。 陳致遠熱心教育的善舉受到了廣大校友的肯定和贊揚,同時也帶動了一批校友加入工作。復旦大學廈門函授站站長洪聲文告訴記者,函授站起初的教師都是由南下干部組成,他們當時為了幫助一些學生更好地學習,陳致遠和函授站的同事們共同創辦補習班,給學生免費上課,并提供許多高考的書籍給較為貧困的學生。 “陳致遠一生一心相信黨、熱愛黨,默默承受著一切,盡管待遇比同時參加工作的同事低,但是他從沒有任何怨言,埋頭苦干、無怨無悔。”洪聲文說。 【陳致遠】 1916年3月25日出生于緬甸,祖籍廈門寨上,參加緬甸華僑戰工隊工作,后回國赴上海復旦大學就讀教育專業。1949年隨南下服務團到廈門參加解放戰爭,從事后方工作。退休后,組建復旦大學廈門校友會,并成為復旦大學廈門函授站創始人之一。曾任復旦大學廈門校友會名譽會長與秘書長。 |
相關閱讀:
- [ 02-14]連城義工陪抗日老兵過春節
- [ 02-09]旅居德國華人贊抗戰老兵上春晚
- [ 02-08]九旬黃埔老兵新春憶同窗:海峽隔不斷思念
- [ 02-06]邱雙炯:瓷雕界永不疲倦的老兵
- [ 02-03]消防老兵8年沒回家過年 穿戰斗服看春晚隨時準備出警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