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晚報訊(記者 白麗 通訊員 李琪彬 連文強)過完春節,春風拂面和春雨瀟瀟的日子就向我們走來了。濕潤的空氣,和暖的陽光,使萬物生發。人們也欣欣然地伸展開了,紛紛脫衣減被,不過,醫生提醒:“春捂秋凍”,這些提前過夏的人可要注意了,春天不捂,患病后悔。
【分析】
雨水紛紛多濕寒影響內臟和關節
廈門的春天,乍暖還寒的日子,從街頭看去,有穿羽絨服毛皮靴的,有穿絲襪長裙的。老人們還是冬衣裹身,年輕人已經提前過夏。
廈門瑞來春中醫門診部主任醫師黃潮勇說,從立春到立夏,其間經過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等五個節氣。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冷氣浸骨的天氣漸漸消失,春風拂面、春雨瀟瀟的日子正向我們走來。而在雨水期間,特別需要注意“倒春寒”。此時空氣中水分增加,氣溫低寒中有濕,“燥寒凍肉,濕寒入骨”,這種濕寒的氣候對人體內臟和關節有一定的影響。
廈門中醫院體檢中心副主任醫師曾曉婷稱,早春時節細菌、病毒活躍,人也容易生病。春天還是流腦、麻疹、腮腺炎等傳染病的多發季節,這些疾病的發生雖與細菌、病毒感染有關,但感染后發病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的身體狀況。如果入春后急著脫衣,很容易降低身體免疫力,導致疾病入侵。
【保養】
不要急于減外衣少用冷水洗頭臉
那么,究竟應該怎樣捂,才會避免濕寒進入人體不生病呢?
曾曉婷稱,不忙脫衣,“春捂”得法,才可有效減少發病幾率。她說,“捂”頭頸與雙腳、肚臍,可避免心腦血管、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的發生。如果女性過早換裙裝,會導致關節炎、婦科病。
她認為,“春捂”要把握溫度、體質和感覺三個原則,低于15攝氏度就不要脫去棉衣,捂一捂;注意個人體質,有人20攝氏度還是感覺冷,就要放慢節奏減衣服;還要注意溫差,早晨溫度低的時候要捂一捂。
黃潮勇說,由于春氣涌動,身體偏熱的人從感覺上欲減外衣。這容易導致體熱外泄,濕寒交換于內入骨,易傷骨關節致病。
黃潮勇稱,年老體弱者勿用冷水。用冷水洗臉、洗手,濕寒易侵入關節,加之沒有充足的陽氣驅寒于外,濕寒滯留于手,指關節易酸痛,重則變形。另外,洗頭之后應及時用熱風機吹干。否則,水濕留于發際中變涼,“同氣相求”使濕寒聚于頭,由表及里深入顱內,導致頭痛。若毛發未干又被冷風吹過,容易出現“偏頭風”之癥。
【提醒】
春捂有限度重點捂下身
曾曉婷稱,“春捂”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捂過了頭,同樣對健康不利。“一些家長為了防止孩子感冒,往往把孩子捂得嚴嚴實實,大汗淋漓,風一吹反而更容易感冒了”,她提醒家長,平時不要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不要頻繁給孩子洗澡,宜給孩子穿寬松、舒服的衣物。
黃潮勇特別提醒,人體的下肢離心臟較遠,血液循環要比上半身差,更容易遭到春季風寒的侵襲,使寒氣自下而生。因此,“春捂”要重在捂下身。他說,與其上身穿厚厚的大衣、羽絨服,不如加強腿、腳的保暖,老年人尤其不能把下身衣服減得太多。
飲食上,黃潮勇提醒要多吃甜食少食酸。他說,由于春季為萬物生發之始,陽氣發越之季,應少食油膩之物,以免助陽外泄。
雨水時節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可食韭菜、香椿、百合、茼蒿、山藥、芋頭、藕、蘿卜、甘蔗等,同時少吃生冷黏雜食物,以防傷及脾胃。
【鏈接】
雨水時節的飲食方
銀耳粥
材料:銀耳、大米,冰糖適量。
做法:摘凈洗好銀耳,淘洗干凈大米,放入鍋內同煮粥,熟時加入冰糖。
功效:具有滋陰補腎之功效。適用于自汗盜汗、遺精腰痛、婦女帶下等癥。
菠菜滾牛肉湯
材料:菠菜、牛肉、上湯,蛋白適量。
做法:1.菠菜洗凈切碎,牛肉用味料拌勻;2.煮滾上湯,加入牛肉煮約1分鐘,加入菠菜再煮滾;3.把芡汁料攪勻慢慢倒入湯內,煮至微稠,加入打勻的蛋白攪勻試味即成。
韭菜炒蛋
材料:雞蛋、韭菜,調料適量。
做法:1.韭菜切段,雞蛋打散;2.韭菜先炒至半熟,加入雞蛋炒散;3.加適量調料,即可出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