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凹式綠地是指低于周圍路面的公共綠地,可承接和貯存雨水。 資料圖 昨日記者獲悉,《廈門市海綿城市建設技術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出臺,廈門海綿城市建設有了技術標準。今后,廈門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的規劃和設計都應包括海綿城市建設的內容,也就是說,新項目從立項起,就要以海綿城市建設的建設標準進行規劃,未達標準的項目將無法通過驗收。記者 匡惟 新建小區須規劃雨水控制和利用系統 對于一般建筑,《規范》詳細規定,與建筑相連的下沉庭院雨水調蓄容積,應滿足50年一遇降雨時其外排雨水量不大于市政管網接納能力的要求;對于市政工程的項目建設,規定通過采取綜合措施,要達到有效應對不低于50年一遇暴雨的要求,保證城市道路、學校等敏感區域、主要地區和建筑物的出入口正常通車。 針對小區建設,《規范》要求,日后的新建小區建設,必須同步考慮并進行雨水控制與利用規劃,保證雨水入滲系統、雨水收集利用系統、雨水存儲設施、雨水調節系統、雨水收集回用系統能夠與海綿城市相關規劃相協調,如在新建小區建設時,必須注意收集雨水及其回用水嚴禁與生活飲用水管道相連接。 此外,《規范》還要求,停車場、人行道、自行車道、室外庭院和休閑廣場的透水鋪裝率一般不能小于70%;市政工程的綠地,應根據地勢設置下凹式綠地,方便雨水向下滲透,下凹綠地率不宜低于50%。 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達標 自2015年廈門市成為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起,廈門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進程。廈門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總面積35.44平方公里,除試點區域外,還在廈門各區分別選取條件較為成熟的片區開展海綿城市改造提升,如集美杏林灣、湖里五緣灣等。 截至2016年1月底,廈門海綿城市試點區已開工建設項目40個,面積4.61平方公里,其中已完成項目17個,面積達3.18平方公里,完成投資6.19億元。廈門計劃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達到目標要求。 |
相關閱讀:
- [ 02-08]同安建慢行系統市民有了新去處 助力海綿城市建設
- [ 01-30]央視報道廈門海綿城市建設成績 創新做法不斷涌現
- [ 01-22]去年廈新增公園綠地118公頃 12個"海綿體"項目已完工
- [ 12-24]翔安新城投17億鋪“海綿” 試點打造自然排澇體系
- [ 12-17]海綿城市引入"民間合伙人" 在馬鑾灣實施首個PPP項目
- [ 12-09]明年起廈全面建設海綿城市 今年完成2.83平方公里
- [ 12-09]廈舉行海綿城市建設交流研討會 新型防澇技術亮相
- [ 08-31]廈門確定島外78個海綿城市項目 投資總額約58億元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