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報訊(記者 吳雪瑩 易福進 通訊員 馬勇兵 曾麗萍)
在廈門,防空地下工程人均掩蔽面積達到1.89平方米,位居全國前列。
在廈門,已建和運營的隧道創新性探索出“平戰轉換”經驗,可掩蔽人員20萬人。
在廈門,人防工程早已不再局限于防空洞,大部分重點工程也兼顧人防需要建設。
這是廈門人民防空工作的一個縮影。這些被譽為和平年代里的“地下長城”,就在我們的身邊。
“廈門市委市政府歷來重視人防工作。近年來,市人防辦積極參與美麗廈門建設,人防工作水平不斷提升,亮點頻出,多項人防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在“3·1國際民防日”到來之際,廈門市人民防空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陳永茂接受了晨報記者的專訪,解讀了廈門人防工作亮點與新思路,也直面人防工作的一些難點與挑戰。
1
居安思危
廈門演練模式獲點贊
接受記者采訪前,陳永茂剛召集有關人員討論廈門“3·1國際民防日”宣傳活動的籌備情況。
2013年3月1日,廈門在全省率先開展“國際民防日”活動,防空防災安全知識公開宣傳活動獲得廣泛好評。
專訪陳永茂,就從廈門即將開展的“國際民防日”的有關籌備開始。
當然,與“國際民防日”相比,市民更為熟悉的,可能是從2001年起、廈門每年5月10日組織的防空警報試鳴和人民防空演練。從2006年開始,每年組織50余萬學生、市民參加大規模防空應急疏散演練。警報鳴放3響,3停,引導市民了解從地面走到人防地下室隱蔽的疏散路線。
市人防辦組織的警報試鳴演練活動已成為廈門人防工作的一張名片。從“防空警報試鳴”、“學生緊急撤離疏散”、“人防專業隊緊急集結待命救援”、“急救技能演示”,到首次進行重要經濟目標防護偽裝等,廈門人防演練模式不斷在創新,也得到國家人防辦的高度肯定,贊這“值得向全國推廣”。
鴻山隧道改造成既整潔又美觀的人防宣傳教育長廊。
2
審批提速
讓人防工作便民利民
不少市民接觸、了解人防工作,可能是從相關的審批、辦證開始。
但很多市民可能不知道,廈門正是省內率先為業主辦理地下停車場產權證書的城市。市人防辦會同相關部門聯合出臺了地下開發停車場建設具體政策,將防空地下室工程作為平時停車場使用,并在全省率先為業主辦理產權證書。僅此新政,就為廈門提供了3.24萬個機動停車位,盤活了大量的資產。
“同時,按照‘多規合一’的要求,市人防辦不斷規范審批流程,便民利民,服務經濟社會建設大局。”陳永茂表示。
通過不斷規范、創新人防審批制度,如今,市民在窗口辦理人防事項審批將更省時,市人防辦承諾辦結時間壓縮至法定時間的35%以內。原有的9個審批大項、12個子項,也被人防辦調整為5個大項、11個子項。同時,重新梳理明確市、區人防工作職責,進一步明確市、區兩級的職、權、利,便于各項工作的開展;開通電話咨詢和網上咨詢,宣傳人防知識和審批流程。
此外,在原有下放4個行政許可事項的基礎上,市人防辦擬按其項目建設規模大小劃分再下放5個行政許可到各區人防辦審批,同時擬取消人防工程平時使用證辦理審批事項,讓群眾辦事更便利。
3
合理改造
人防隧道成旅游新地標
當然,談到人防工作,自然少不了人防隧道。 作為曾經的海防前線,上世紀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深挖洞、廣積糧”戰略思想的指引下,廈門修建了一批以坑、地道為主的人防戰備工程。這些人防工程,主要分布于鼓浪嶼和廈門的老城區,由于年久失修等原因,有的已經出現了開裂、下沉、塌陷等情況,存在安全隱患。
鴻山人防隧道就是其一。得益因地制宜的成功改造,鴻山人防隧道如今已化身為既整潔又美觀的人防宣傳教育長廊,既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也成為當地居民休閑娛樂的場所。
“再如,鼓浪嶼鼓聲路5號人防工程成功改造為鼓浪嶼英雄山貝殼博物館。”陳永茂透露,鼓浪嶼其他人防隧道的改造工程也正在有序推進中,將進一步助力鼓浪嶼整治提升,助力鼓浪嶼“申遺”。
4
平戰轉換
重點工程兼顧人防需要建設
和平年代,人防工程平戰轉換,顯得尤為重要。
廈門屬丘陵地貌,交通隧道平時只具備車輛通行功能,必須采取平戰轉換措施,戰時才能達到人防工程相關要求。
為此,廈門創新性提出交通隧道平戰轉換課題研究,科研成果已通過國家評審。通過運用科研成果實施平戰轉換后,增加防護面積40多萬平方米,可掩蔽人員20萬人,與新建同類人防工程相比,可節約建設資金14億元。這一創新經驗,被國內多地借鑒。
陳永茂透露,在軌道交通兼顧人防工作需要中,廈門提出建設設計模式、承包模式、招標方式、使用功能、平戰轉換五方面的創新舉措。
陳永茂介紹,廈門大部分重點工程兼顧人防需要建設,設立人防配套設施。
不僅交通隧道平戰結合,不少人防工程也被改造成交通干道、博物館、大型商場、地下試驗室等場所;同時,利用山體防護層厚,建設一批抗力等級較高的專項人防工程;此外,結合舊城改造,建設公共服務設施。
聲音
廈門市人民防空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陳永茂:
讓人防工作
進一步惠民
去年8月,正式履新廈門市人防辦主任后,陳永茂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到基層一線調研人防工作。陳永茂了解到廈門人防工作在主動融入美麗廈門建設進程中亮點頻出,也不斷在創新。同時,仍有人對人防工作認識不足,認為現在和平年代人防工程“能少就少”。在陳永茂看來,人防工程建設關系民生服務保障,也是城市安全幸福的保護墻。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人民防空的方針就是“長期準備、重點建設、平戰結合”。“在和平年代,居安思危的意識更不能缺。”同時,與一些城市相比,廈門的人防工作仍有差距。以重慶為例,他們將民防工作融入新農村的建設中來,未雨綢繆,規劃有序,值得稱道。
“目前我市一些人防工程閑置,造成浪費,我們將克服困難,進一步轉變觀念、主動作為、融合發展,進一步對能產生經濟和社會效益的人防工程進行梳理篩選和改造升級,將人防工程建設為便民利民的綠色空間。”對于廈門未來的人防工作,陳永茂表示,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斷創新人防工作,進一步提升市民的人防意識,助力美麗廈門共同締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