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報訊(記者 曾昊然)最近,史學天才林嘉文的自殺引起了網絡熱議。這位史學天才曾出版40萬字的史學著作,獲得不少名家點贊。然而他卻在18歲的年紀自殺,留下一句:“不明白這么拼是為什么?”后來人們才從他家人口中得知,他患有抑郁癥。 抑郁癥,正在離我們越來越近,這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總體情況:抑郁癥不斷上升 根據世衛組織(WHO)預計,到2020年,抑郁癥可能成為僅次于心腦血管病的人類第二大疾病。世衛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每年因抑郁癥自殺死亡人數高達100萬人;記者從刊登在2009年的醫學權威雜志《柳葉刀》上一篇流行病學調查報告中看到,中國抑郁癥的患病率約為6%,以此估算,抑郁癥患者至少在9000萬人以上。比歐盟人口數第一的德國總人口還多。 更為糟糕的是,近些年,我國抑郁癥患病率在不停地上升,二三十年前抑郁癥患者在精神專科門診中占比也就10%,現在已經超過50%。目前我國抑郁癥識別率僅為30%,抑郁癥就醫率不足10%。也就是說,在10個人中,大約僅有一個抑郁癥患者選擇就醫,而剩下的抑郁癥患者卻淹沒在茫茫人海之中。 廈門的抑郁癥情況怎么樣?發布在中國權威精神學術期刊《中華精神雜志》上的《廈門市18歲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礙現狀調查》,對廈門的抑郁癥情況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廈門抑郁癥的現患率為1.6%;終生患病率為3.3%。盡管暫時沒有更新的數據發布,但是根據2014年廈門常住人口計算(381萬),廈門抑郁癥患者可能高達六位數;而如果患病比例沒有變化,那么到2020年,廈門患抑郁癥的人數會增加到16萬左右。 判斷標準:“1+3”癥狀 抑郁癥是什么,這是很多人想要了解卻又覺得虛無縹緲地煩惱。“為什么原來很開朗的人,會變抑郁了?”“抑郁到底算疾病嗎?”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進廈門市仙岳醫院,請教那里的醫生。 仙岳醫院心理科病區負責人張錦黎首先介紹,抑郁癥是一種精神類疾病,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迄今,抑郁癥的病因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沒有定論。”盡管抑郁癥的確切病因不明,但一般來說,抑郁癥的病因包括內因和外因,內因為遺傳基因。外因則是客觀環境,當人受挫,長期處于負面情緒中,無法較好地自我調節,進而導致情緒低落,意志減退等情況。 那么抑郁癥有哪些簡單的判斷標準是市民可以關注到的呢?張錦黎介紹,抑郁癥的核心癥狀是2周以上長時間情緒低落和興趣愛好減少,其他的附加癥狀為睡眠比平時少2個小時、早醒、食欲不好、自我評價下降、精力疲乏反應遲鈍等。當患者有1個核心癥狀和3個附加癥狀時,就可能是患上了抑郁癥。值得關注的是,近些年來,抑郁癥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這個疾病正在侵蝕我們青少年兒童的身心。 愛心行動:社會沒忘記他們 好在,社會沒有忘記他們,源源不斷的正能量正在對這個群體給予了關注。去年8月,一份全國抑郁癥援助地圖開始上線公測,北京尚善基金會發動全國志愿者及第三方機構,通過開放平臺收錄、采集、上傳完成,這份地圖中收錄了全國數千家醫療機構、心理咨詢機構、社區服務及心理健康小組。市民可以就近找到援助機構的地址等信息。廈門市仙岳醫院也于近期啟動了招募免費隨訪抑郁癥患者的研究課題,通過分析相關線索,為抑郁癥患者的康復做出貢獻。 晨報記者先后走訪了北京尚善基金會、廈門市仙岳醫院、廈門愛恩心理咨詢中心等多家愛心單位和醫療單位,又先后采訪了湖濱中學心理教師劉平超、仙岳醫院心理科病區負責人張錦黎和北京尚善公益基金會秘書長伍華在內的多位愛心人士,以期呼喚社會更多愛心力量的匯聚。 |
相關閱讀:
- [ 02-29]對自殺的反思不能止于抑郁癥
- [ 02-17]英國專家研究“阿凡達”療法 或可治抑郁癥
- [ 01-22]廈門一女子疑似抑郁癥從工廠6樓跳下 砸中車子生還
- [ 12-31]福建醫科大學女生墜亡 校方稱其曾患抑郁癥休學
- [ 12-14]耶魯開除一患抑郁癥中國留學生 引發千人抗議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