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高校人才優勢 在國內,已投用的80%以上的公交車、長途客車,打開引擎蓋后,幾乎都可以看到國安達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品。位于集美轄區內的國安達股份有限公司,主營工業消防類交通領域滅火裝備,每一項產品在售時,企業就積極研發新技術進行儲備,隨時準備更新換代。 國安達董事長洪偉藝表示,企業堅持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同步結構性調整,力求新的一年里實現經濟的穩步增長,例如,通過整合上下游資源,拉長企業產業鏈,降低采購成本;組建更高效的營銷團隊,由于整個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營銷活動在企業發展中發揮的作用將越來越大,企業已開始整合營銷團隊,以求在更好地維護老客戶的同時,開發更多的新客戶;加大研發投入建設,以科技人員為核心,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高校資源,增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主要內容進行產品技術創新,充分發揮企業科技創新的引領和驅動作用。 洪偉藝介紹說,除了企業自身擁有30余人的科研團隊,國安達也一直保持著與高校合作的傳統,合作院校包括華僑大學、集美大學等知名高校。 作為遠近聞名的文教強區,集美有10多萬名高校師生。近年來,集美區充分發揮文教區高校云集和臺商投資區企業眾多的獨特優勢,不斷深化產學研合作對接,積極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大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積極服務美麗廈門示范區建設。 由于企業參與產學研合作的熱情持續提高,主動咨詢高校院所的信息與成果,積極聯系專家解決技術難題,產學研合作的領域不斷拓寬。通過采取共建研發中心、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等方式,企業保持與高校院所的長期穩定合作關系,有效帶動了相關領域的技術研發。截至目前,全區共有廈門金龍汽車空調有限公司、國安達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與相關高校院所合作建立27家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確立長期穩定的產學研合作關系,產學研合作形式也趨于多樣化。 為保障產學研合作順利進行,集美區也先后出臺《集美區關于推動產學研合作工作的實施意見》、《集美區推動產學研合作促進自主創新的若干措施》等與相關政策、措施,為企業創新驅動、內生增長和轉型升級營造良好的政策與社會環境,鼓勵、引導和扶持企業加大產學研投入。 政策扶持精準發力 經過幾十年發展積累,集美區逐漸形成機械制造、電子、紡織、服裝、水暖衛浴等制造產業,在“工業4.0”新形勢下,集美區立足區域產業特色,不斷提升制造業自動化裝備水平。在當前供給側改革思路的指導下,在企業自身生命力增強的基礎上,最終目標還是創造需求。為此,集美區通過制度變革、結構優化、要素升級這“三大發動機”,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增加有效供給。 “以前‘怕’競爭,大家各做各的,現在通過辦培訓班,拉動了企業與企業間的互動,大家在家門口就找到了上下游資源,避免舍近求遠,大大節約了資源。”洪偉藝說,通過區里牽線,不僅企業間溝通加強,企業還通過臺灣“醫生”的把脈問診,開拓了思維,為企業發展增添活力。 2012年起,集美區經過橫向比對,決定通過積極向外“借智”,引進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臺灣),在制造業中導入精益生產理念,探索工業轉型升級的“集美模式”。在四年多時間里,轄區企業堅持向臺灣“醫生”問診,打造了適合企業的成長機制。 “請進來,走出去”,集美區將這兩種模式同步推進:不僅請來老師辦各種培訓班,還到臺灣實地參觀標桿企業。從質疑到被動接受輔導,再到積極爭取名額,轄區企業負責人漸漸認識到,轉型升級已成為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的強力手段。 集美區經信局局長董建財介紹說,繼去年集美區推出內部顧問師培訓計劃之后,將企業經營者、高管以及生產者等納入培訓對象,分別推出領袖班、高階班以及生產實戰班,受訪企業負責人紛紛表示“受益匪淺”。據介紹,今年集美區不僅將領袖班增開至3期,還將于5月1日在轄區內成立“卓越創新中心”,為企業把脈問診提供便利。 |
相關閱讀:
- [ 03-01]廈門市環保局公布上周空氣質量 翔安第一集美第六
- [ 02-29]集美召開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會 建美麗廈門示范區
- [ 02-28]96歲集美校友總會換屆 陳呈當選新一屆理事會會長
- [ 02-23]集美:簽約“家庭醫生”服務忙
- [ 02-22]“年輕”集美新城洋溢濃濃年味 新春喜樂會吸引市民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