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劉蓉 通訊員 李琪彬)心臟康復可以提高心臟病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上周末,第三屆廈門國際心臟康復論壇在廈門舉行,記者了解到,廈門市中醫院率先走出了中西醫結合特色的心臟康復之路,接下來,該院將探索醫院—社區的雙重管理模式,籌劃建立全市性的中西醫結合心臟康復診療平臺。 目前,心血管疾病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健康,為了改善心臟病患者的預后,提高生活質量,預防疾病復發,減少死亡率及患病率,除了基本的臨床治療,術后同步進行心臟康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同時,心臟康復治療涵蓋心臟病患者的疾病預防、住院期、手術期、術后/出院后的治療全程,但是,目前我國少數醫院有開展心臟康復工作。廈門市中醫院心血管內科特聘主任吳永健介紹,“大部分的心臟病病人比如冠心病病人、心衰的病人、心肌梗死的病人、房顫、瓣膜的病人出院以后都要做心臟康復。” 根據廈門市疾控中心數據監測顯示,全市每年急性冠脈綜合征發病人數約為8000例,冠心病的高危人群達40萬人,近5年來廈門做心臟支架和搭橋手術的患者超過1萬例,很需要心臟康復診療平臺。對此,去年2月份,市中醫院心血管內科率先建立“中西醫結合心臟康復診療平臺”,將中醫院管轄的江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定為全國首家社區心臟康復單位。 目前,這個平臺采用國際上公認的最為精確的“心肺運動試驗”作為評估標準,經過醫院專科醫師綜合評估后,中、高危患者在中醫院進行康復治療;低危和部分病情穩定的中危患者可以轉到所在的社區繼續康復治療。由心血管康復專科醫師和社區全科醫師、社區康復治療師、社區健康管理師共同指導患者心臟康復、二級預防和實現長期管理。醫師團隊根據評估結果為心臟康復患者制定合理的運動處方,如太極拳、八段錦、六字訣、養生氣功等;然后再讓患者配合針灸、推拿、中醫理療、三伏貼等中醫理療、中醫外治法,以加快患者全身心的整體康復。同時,醫生可以通過物聯網技術接收患者身上佩戴的可穿戴設備發回的數據,實時對患者的康復情況進行管理監控。 市中醫院黨委書記耿學斯介紹,“這個平臺截至目前已經有800名患者接受了心肺康復試驗,同時有近300名患者進行了康復治療。目前醫院正在探索把醫院心血管病康復治療從醫院走向社區,成為一種醫院和社區共管模式。” 據了解,下一步,市中醫院將在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繼續開展中西醫結合心臟康復,扎實推動心血管慢病分級診療。另外,廈門也正在籌劃建立全市性的中西醫結合心臟康復診療平臺,推動心臟康復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
相關閱讀:
- [ 02-29]廈門籌建全市心臟康復診療平臺 探索雙重管理模式
- [ 12-25]心臟大動脈長反 廈門一嬰兒出生半天就和死神賽跑
- [ 12-10]腫瘤沿血管逆向生長 子宮肌瘤"章魚須"爬進患者心臟
- [ 11-05]心臟每分鐘狂跳220次 不滿周歲嬰兒成“小紫人”
- [ 05-07]廈門市心臟中心新址建設獲批 位于五緣灣片區
- [ 02-05]廈心臟中心更名心血管病醫院 二期預計2017年投用
- [ 02-05]廈門市心臟中心正式更名 心血管病醫院開啟新篇章
- [ 01-31]八旬高齡老太心臟換瓣成功 創我省最高齡紀錄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