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護藍天 環境空氣質量排名全國第二 去年8月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一個眾人摒住呼吸在等待的會議室。考核組組長有力的話語剛剛落下,現場便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這一刻,廈門順利通過國家生態市考核驗收,成為福建省首個通過驗收的城市,也是全國第二個通過驗收的副省級城市。 生態的印記,在廈門隨處可見。除了國家生態市的殊榮之外,目前島外4個涉農區中海滄區獲得國家生態區命名,其它三個區獲命名公示,全市14個涉農的鎮全部獲得國家生態鎮命名,146個行政村獲得省級生態村命名。 回眸往昔,廈門創建國家生態市的馬不停蹄的腳印依舊清晰可見:2002年11月,啟動《廈門生態城市概念性規劃》編制;2012年5月,市委、市政府召開創建國家生態市動員大會,對創建國家生態市進行全面部署;2015年2月,順利通過由環保部組織的國家生態市建設工作技術評估。 這個豪邁的征程,定格了無數的精彩瞬間,凝聚著多個部門、眾多市民的辛勤汗水。從廣義上來說,參與其中的所有人,都是廈門的環保人。 全市國民生產總值從7.4億元增長到3018.16億元,建成區面積擴大了約19倍——數字所構筑的,是廈門經濟特區設立以來,這座城市高速現代化的進程。然而,與之對應的,卻是廈門如初的生態。于是,不少人發問:廈門的優勢,是什么? 市委、市政府的回答是,生態環境過去是、現在是、未來更應該是廈門最大的競爭優勢。正因為如此,廈門將生態環境保護與特區發展緊密結合,著力推進“藍天、碧水、綠色、寧靜、潔凈”五大環保工程,讓江河湖海休養生息,全面提升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為新常態下廈門的生態文明建設推開了一條全新的道路。規劃提出的“兩個百年”愿景、“五個城市”目標定位,制定的大海灣、大山海、大花園的發展戰略,讓廈門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的目標和路徑空前明晰。 去年,《美麗廈門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規劃(2014-2030年)》和《美麗廈門環境總體規劃(2014-2030年)》的付諸實施,為廈門生態文明的航船增添了新引擎。 梳理這兩年廈門的生態之路,諸多亮點共同閃現。 一條“生態控制線”,把廈門的青山綠水攬在懷中。廈門率先全國開展“多規合一”工作,形成統一的空間規劃體系,成為各部門共同遵守的“一張藍圖”。 一個“5+3+10”的現代產業支撐體系,勾勒出廈門的綠色轉型思路。這張“路線圖”的背后,是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雙贏”,也是廈門熱情召喚的一流營商環境。 廈門在全國率先開展生態文明建設評價考核試點,全面推行生態文明建設“一票否決”和表彰獎勵制度,生態文明建設政績考核權重從4%提高到24%以上,生態建設投入超過GDP的3.5%。 這就是廈門。這才是廈門。新常態下的生態文明建設,在這里有了最生動的注解。 |
相關閱讀:
- [ 01-25]嵩鼓碼頭愛心驛站志愿服務啟動 文明小袋鼠元素遍布
- [ 12-13]廈門青年志愿者助力廈門馬拉松 啟動時尚環保活動
- [ 12-09]建起電鍍黑窩點直接排放廢水 老板最終獲刑11個月
- [ 11-30]廈門:小袋鼠環保公益白皮書發布 成海滄文明名片
- [ 11-28]海峽兩岸文明小袋鼠環保行動論壇舉行 首發行動白皮書
- [ 11-20]苧溪變“血水” 環保執法人員查封涉案企業設備
- [ 11-16]自制清潔劑只需幾毛錢 實驗發現效果還真不錯
- [ 10-21]“綠色青運,環保先行”全民環保公益宣傳系列活動在福州啟動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