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報訊(記者 陳佩珊)今天是第53個“學雷鋒日”。雷鋒在哪?其實,雷鋒就在我們身邊。目前,廈門注冊志愿者人數約占全市人口的10%,達46萬人。
近年來,廈門志愿服務常態化,讓學雷鋒突破了“學雷鋒日”“學雷鋒月”的界限。在廈門,365天,天天都是“學雷鋒日”。
近日,記者走訪了幾支新的品牌志愿服務隊。78歲的老人三年來騎著一輛自行車,給35000名聽眾講述革命故事;廈門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員除了幫助求救者處理法務,還從日常生活上關心、關愛他們;三年級女孩將每周末的時間用來參與志愿服務……學雷鋒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彭銘伍在上課
78歲老人傳遞革命故事
“爺爺,等等!”下課鈴響,彭銘伍走下講臺,孩子們蜂擁而上,拽著他講彭德清將軍的革命故事。
彭銘伍,翔安彭厝人,78歲,廈門市長者義工志愿服務隊的一員,負責閩粵贛革命史研究及文化傳承。3年多來,彭銘伍騎著一輛自行車,足跡遍布翔安各個社區。一肚子的故事讓他收獲了孩子們的喜愛,走上三尺講臺讓他體會到了文化傳承的喜悅。
彭銘伍出生、成長在彭德清將軍的故鄉彭厝,他從小耳濡目染各種革命故事。“我今年78歲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這些革命故事、文化再沒人傳承,將來孩子們也無從知曉了。”對于即將被遺忘的歷史、文化,彭銘伍很擔憂。于是,他主動挑起了這個擔子。“存史為鑒,資政育人”這是長者義工志愿服務隊成員單位市閩粵贛邊區革命史研究會的8字方針,也是彭銘伍開始文化傳承的初衷。
去年一年,彭銘伍講了11堂課,聽眾15600多人。3年來,他的聽眾數已達35000余人。經常有孩子給他打電話,要求講些小故事,甚至直接到他家里來要求聽故事。
目前,像彭銘伍這樣的老人志愿者,在長者義工志愿服務隊里已有2000多人。長者義工志愿服務隊自2012年成立以來,立足于敬老、愛老、助老、為老,以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三關愛”為主要內容,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年紀不小,心態不老,堅持服務,發揮余熱,這就是長者義工。
市法律援助中心李春雨指導當事人申請法律援助
忙前忙后幫人擺脫窘境
“我老婆小時候家庭情況不好,十幾歲嫁給了我,為我生下了兩個孩子,后跟我來廈門打工。一輩子沒享過福,這次還摔成了這樣……”過年前,廈門市法律援助中心李春雨的手機收到了一封長長的短信。字里行間,洋溢著一位丈夫對妻子的關愛,令人動容。
發短信的是阿福(化名),其妻阿花(化名)在工地搬磚時摔傷了,但一直沒能拿到賠償。無奈之下,他向法律援助中心求助。李春雨耐心為他辦理了相關手續,開庭時間定在了年后。
臨近春節,夫妻倆要回家,一直放不下打官司這件事。阿福聯系李春雨,說出了自己的擔心。“你們安心回家吧!這件事我會幫你們盯著。”說到做到,李春雨一直在跟律師溝通,跟阿花所在單位溝通。
2月25日,法院開庭。庭上,李春雨又一次向阿花所在單位介紹了阿花家的窘境。終于,經過協商,案件當庭調解,單位給出的賠償金比阿花他們自己主張的還多了3000元。為了夫妻倆日后的身體、生計著想,李春雨建議阿花不要再干重活,可找點家政類工作。
先用專長幫當事人解決法律問題,再盡自己所能給他們建議,為他們提供信息,用心服務,這是廈門市司法行政法律志愿服務隊成立以來一直的堅持。這支“年輕”的志愿服務隊成立于2015年,但短短時間注冊人數已達400多人。
歐瑋雯(左二)志愿服務被點贊
小姑娘堅持志愿活動已4年
“像剛出爐的面包一樣,新鮮。”2012年,三年級的歐瑋雯第一次參加城市義工,她這么形容自己的感受。
4年過去了,新鮮勁還在嗎?歐瑋雯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幾乎每個周末,她都跟著父母去參加志愿服務。
歐瑋雯的媽媽沈雅玲回憶,她偶然在報紙上看到志愿者的活動預告,便想著帶孩子出去走走。那次發扇子引導文明旅游的活動會吸引了歐瑋雯。當天,母女倆填上了報名表。
周三是城市義工活動預告刊發的日子。每周三中午回到家,歐瑋雯第一句就是問媽媽這周的活動是什么、在哪里?這也往往是一家三口當天的餐桌話題。
后來,歐瑋雯的爸爸歐天寶也加入了他們的隊伍。“參加了志愿服務后,家庭活動也多了。”沈雅玲說。
第一次到特教學校,歐瑋雯至今印象深刻。那些孩子與她同齡,但看到陌生人,一臉驚恐。聊天、游戲之后,那些孩子跟歐瑋雯玩到一起。“能給他們帶來歡樂和笑容,真的很開心。”歐瑋雯說。
付出的過程也是收獲的過程。歐瑋雯最愛去的是敬老院,可以聽老人們講老廈門的故事和他們的親身經歷。女兒的變化,媽媽沈雅玲也看在眼里,“孩子不嬌氣了,溝通能力、對金錢的看法等都跟原來不一樣了。”
歐瑋雯不僅把爸爸帶進了城市義工,還積極與身邊同學分享自己做志愿者的見聞。最近幾次參與志愿服務,都有同學跟著她一起來。
一開始是剛出爐的面包,堅持后發現,還如蜜糖般,這就是志愿服務的“味道”。嘗一口,就愛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