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社區銀發學堂開展戶外課堂活動。
廈門日報訊(文/圖 本報記者 郭筱淳 通訊員 黃文穎 郭華)“學習雷鋒好榜樣,忠于革命忠于黨……”熟悉的旋律在湖里金山街道金安社區響起,幾百位居民滿懷期待涌向社區書院,由解放軍報社原副總編、《雷鋒》雜志社總編陶克帶來《告訴你一個真實的雷鋒》報告會在這里開講,雷鋒精神魅力與志愿服務內涵令在場每一位居民動容。
擁有“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燙金名片的金安社區,也是廈門首批社區書院試點社區。半年多來,各領域的專家學者、“本土”人才等,把有助于豐富其精神文化生活的課程和活動,帶到了這里。而金安社區也逐步探索出標準化、精細化、常態化、品牌化、信息化、責任化等“六化”創新建設書院的經驗做法,受到廣大居民的歡迎。
搭建居民學習的平臺、居民交流的平臺、居民活動的平臺、居民議事的平臺……如今,金山街道黨工委以創新引領,推動金安社區不斷深化社區書院功能與內涵,將社區書院打造成為集聚“美麗廈門正能量”的重要活動載體,成為社區社會治理創新的新亮點,形成獨具創新的“金安模式”,在街道、全區推廣。
精神家園
居民“點單”
精彩課程點亮生活
一個有著文化底蘊的社區,必然是人們精神的樂園。走進金安社區寧靜濃厚的學習氛圍撲面而來。“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每到周末,金安社區書院會傳來稚嫩的瑯瑯讀書聲,親子國學課在這里舉行。80后媽媽汪艷萍與她的兒子可是國學課的鐵桿粉絲,一節課都不落下。“國學教育讓孩子變得更加知書達理、懂得感恩回報,社區書院是我們一家的精神家園。”
某種程度上,開辦社區書院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滿足居民群眾提升文化修養的新要求和共治共享的新期待,因此,金山街道以金安社區為試點,始終以群眾的所需所想為前提,積極引導群眾參與到社區書院的籌建、運行等的每一個環節。
這個過程中,金安社區以“居民點單”為導向,統籌安排課程,共設置道德修養、醫療保健、傳統文化、法律政策、科普知識、家庭教育、創業就業培訓、親子國學等20種課堂,每個類別細分了不同內容的子課程,制定一套豐富多彩的課程菜單,方便居民點單和學習。同時授課形式也變化多端,既有固定課也有預約課,既有室內課也有戶外講堂,既有理論課也有實踐課,吸引帶動更多的居民參與其中,分享學習和快樂。
夢想舞臺
居民當主角
找到認同感歸屬感
“加入社區書院,讓我實現了當老師的夢想!”今年34歲的孫秀明是一位全職媽媽,每天生活瑣事纏身,漸漸與社會脫節,找不到自我認同感。然而,社區書院的開辦為她打開了另一扇大門。學習英語專業的孫秀明主動到社區請纓,擔任書院英語角的老師,社區一半以上的小朋友都跟著她練口語,喊她孫老師。“幫助別人,也在提升自己,這種感覺真的很美妙!”
的確,金安社區書院就是這樣一個實現夢想的舞臺,激發出居民參與的熱情,找到認同感與歸屬感。多年來,金安社區通過開辦各種居民興趣班已培育出一支自己的專業授課團隊,他們中有高校的老師教授、有專業的醫生專家、還有社區里的才藝達人以及志愿者,如今他們默默為社區書院貢獻力量、傳播正能量。
更多的人通過社區書院的廣闊舞臺尋找志同道合的伙伴。金安社區書院由居民當主角,通過開展討論交流、知識競賽、才藝展示等活動組建起學員興趣小組,包括籃球俱樂部、金安民樂隊、車友會等15個草根社團,其中新開辦的車友會共有近300個家庭參加,開展中高考愛心用車、倡議社區規范停車等志愿活動。這意味著,社區書院也成了“金安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舞臺。
公共平臺
居民總動員
培育互助共同精神
金山街道金安社區書院“開張”僅半年多,而這里不僅成為居民共同學習成長的載體,還是答疑解惑協商議事的平臺,培育公民公共精神的課堂。
走進金安書院,您會驚喜地發現,越來越多的居民經常在這里學習交流、協商議事。社區將居民“點題”較為集中的民生熱點問題提交到社區書院進行討論、醞釀。同時,還選拔熱心公共事務的黨員、退休法官吳秀丹擔任議事成員,提供專業法律意見。比如社區新出臺的《金安社區文明行(停)車公約》,就是大家共同討論決定的,公約對小區停車堵塞主要道路、占用公共車位等問題都進行了規范。
在此基礎上,金安社區發揮“金哥安妹”志愿服務的品牌效應,以社區書院為載體,挖掘大批熱心公益的能人達人成為志愿者隊伍的新鮮血液,組織開展平安護園、結對幫扶、文明督導等34場次志愿服務,社區志愿人數也從1367人攀升至2453名。可以說,社區書院已成為反映社情民意的“直通車”、解民憂暖民心的“愛心橋”,提升居民群眾幸福指數的“增長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