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院擠滿了前來就診的兒童。
廈門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的兒童較少。
《患兒一茬茬 累壞醫生家長》后續
海西晨報訊(本版文字 記者 曾昊然)天氣變化多端導致感冒發燒的孩子增多,大醫院的兒科門急診因此激增,有的醫院一天接診量就有2000多人次(詳見晨報3月16日A3)。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大醫院患兒扎堆的同時,社區醫院卻冷冷清清。
對此,一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稱,社區醫院雖然沒有兒科專科醫生,但兒童常見的感冒發燒等疾病,社區醫院的全科醫生也能看。
火
大醫院兒科
加班是常態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了廈門市婦幼保健院,在急診室看到很多小孩在排隊等待看病,而在兒科的病房里,病床基本都住滿了。
市婦幼保健院兒內科主任謝輝告訴記者,每年春季都是兒童發生疾病的高峰期,也是他們最為忙碌的時刻。僅兒內科的日門診量就達到700多人次,急診400多人次。“每到這時加班就成為常態,一天工作10小時甚至12小時并不少見,”謝輝說。
據了解,廈門市婦幼保健院的兒科系統醫生總體規模為全市第一,單單兒內科就有醫生26人左右,相對充足。謝輝主任坦言,在人手充足的情況下每天仍很繁忙,而其他醫院的兒科醫生相對較少,繁忙程度可想而知。
冰
社區醫院
小患者寥寥
記者隨后來到湖里區殿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這里記者觀察到,大醫院排隊等待看病的情況并沒有出現,三三兩兩有兒童到社區來看病,但基本不用排隊。
廈門市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廈門目前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并沒有兒科專科醫生,由全科醫生來看兒科的疾病。
不過,殿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李翠艷醫師告訴記者,對于一些兒童常見病,如感冒、發燒等,在社區的醫生同樣可以看,兒童常用藥也大部分能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到。
殿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江文海表示,社區雖然醫療資源、醫生隊伍、藥品種類相對大醫院不算豐富和充足,但是對于常見病的診療,社區醫院是具備相應能力的,社區醫生一樣可以為孩子們看好病。
醫生建議
兒童感冒發燒社區醫院也行
“來大醫院更多看的是放心,這是許多家長們都有的心理。”廈門市婦幼保健院謝輝主任認為,對于癥狀較輕的感冒發燒來說,大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治療上是沒有太大區別的。她建議家長,家里孩子出現兒童感冒發燒等常見病,不一定要扎堆大醫院。“孩子發燒了,先可以吃退燒藥,在家里觀察6小時-8小時,看看孩子的精神狀況,看看呼吸狀態。感覺不行再去社區醫院看,再不行才來大醫院。”
謝輝主任表示,現在是看病的高峰期,到大醫院看急診至少要排隊兩小時以上,門診又不一定當天就能馬上預約到醫生,沒必要到大醫院扎堆,可以先到就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
[家長心聲]
信任大醫院 排隊也愿意
盡管如此,大多數家長還是愿意去大醫院看病。
正準備去大醫院看病的家長黃女士則告訴記者,盡管醫院兒科急診室內早已排滿了等待看病的孩子,但她仍堅持等待。
黃女士告訴記者,其實她家附近100米以內就有一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但是她始終沒有想過去那邊看醫生,而愿意去離家5公里遠的大醫院看病。“還是信任大醫院,排隊也愿意等。”黃女士表示,去大醫院找有資歷的醫生她比較放心。
李翠艷醫師也是說:“有些家長發現孩子發燒了,心態就變了,希望孩子能立刻好,于是就跑到大醫院去。”
[原因分析]
為何社區醫院沒有兒科醫生
大醫院扎堆,社區醫院不用排隊,家長們卻仍選擇去大醫院,除了家長的心理作用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社區醫院沒有專業的兒科醫生。那為什么社區醫院沒有兒科醫生?
國家衛計委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顯示,之前5年里,我國兒科醫生總數從10.5萬下降到10萬,平均每千名兒童只有0.43位兒科醫生,遠低于WHO規定的每千名兒童擁有1.5名醫師的最低標準,兒科醫生缺口大,但是報考的人又少。風險大、收益小,已經成為阻礙兒科醫生誕生的阿喀琉斯之踵。
薪酬低、風險高、糾紛多、職稱升得慢,是兒科醫生緊缺(醫生不愿從事兒科)的主要原因。公共衛生領域人士李國煒分析,兒科醫生的平均工作時間遠超“8小時工作制”時間,達到10-12小時的兒科醫生數量眾多。
此外,兒科醫生面臨風險很大,兒童疾病來病急、變化快,診療風險性高,醫生與患兒無法直接交流,風險就很大;加之多數兒童是獨生子女,家人十分溺愛,暴力傷醫的概率就更大。兒科醫生的待遇相對其他醫生較低,在某些一線城市,兒科醫生收入相比其他科室的醫生低1/3。在這些綜合因素的影響下,想成為兒科醫生的新興人才自然望而卻步。
[他山之石]
法國兒科醫生收入高于平均水平
法國是如何留住兒科醫生的?根據法國國家統計局2011年的數據顯示,法國醫生的平均年薪為8.6萬歐元,其中,兒科醫生的平均年薪為9萬歐元。為了增加兒科醫生的收入,法國政府還與幼兒園、學校及企業簽訂協議,讓兒科醫生在坐診之余,還能出診增加收入。據悉,法國的兒科醫生平均每周工作超過60小時,其中有18小時就是為小患者上門服務。
家長也要看“病”
兒童生病,往往是要看家長的“病”。不少家長往往認為只有大醫院的醫生才是權威,小病也要享受主任“待遇”。但在醫療條件緊缺的今天,人人要享受到此待遇,帶來的后果就是扎堆排隊,有時一個小病延誤治療反而可能會造成大病。如果是一些普通流行感冒,醫生也建議盡量往社區醫院治療,可得到第一時間的醫治。
有業內專家表示,兒科醫生不光是和兒童溝通,還要和家長溝通,孩子生病需要揣摩家長的心思。不僅看病還要做心理醫生,這也就導致兒科醫生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于是,兒科醫生的缺口也急需填補。以目前來看,隨著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實施,兒科醫生荒將更加嚴重。
要改善兒科醫生緊缺的現狀并非易事,首要是改變兒科醫生目前收入不高的現狀。各級財政如果能設立“兒科發展專項補貼資金”,支持兒童醫療服務體系建設,重點用于對兒科醫生的補貼,或許可真正提高兒科醫生待遇,增強兒科專業吸引力。此外在解決兒科醫生培養上,不妨由教育部門和衛生部門牽頭,在更多高校設立兒科學本科專業,讓更多的苗子得到培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