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清充滿自豪地向記者介紹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
正在建設中的長泰枋洋水庫。記者 陳理杰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陳小斌 楊洋 陳璐 通訊員 黃萍)一滴溪水“過關斬將”才以潔凈的姿態來到市民家里。這滴自來水源頭的水質,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市民用水的品質。
數據顯示,廈門目前最大水源地———九龍江的水質2012年11月后合格率為96%—98%。而廈門第二水源———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歷經近半世紀的努力,在去年實現引水隧道全線貫通。今年年底,廈門市民有望喝上來自長泰龍津溪的更潔凈的水。
這些成績的背后,離不開廈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有力領導,離不開廈門、漳州、龍巖三地通力協作,以及幾代水務人不懈的努力。
一組數據說變化
九龍江整治原水合格率升到96%
在高殿水廠,來自九龍江北溪的水源源不斷地涌進來,水質被實時監測。廈門水務集團水質部陸經理用一組數據說明了廈門水質改善的狀況:2012年11月前的原水合格率90%—95%;在那之后達到96%—98%。2012年11月以前原水耗氧量4.0—5.0,最高時甚至達8.0;在那之后達到平均3.0—4.0。2012年后,從九龍江引入廈門的原水水質得到明顯的改善,且水質更穩定。
九龍江流域整治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也是歷屆廈門市委市政府積極與漳、龍兩市通力協作共治,以及漳、龍等市大力支持的結果。
廈門現有三個主要的飲用水水源地,被稱為“一江兩庫”———九龍江北溪、坂頭石兜水庫群、汀溪水庫群,而廈門城鎮居民用水有80%來自九龍江北溪。九龍江北溪引水左干渠以前在龍海境內有一段6.4公里長的明渠,一直是廈門的一塊“心病”。村莊和工廠密密麻麻地分布在明渠兩邊,平坦的地勢使得兩岸澇水和污水極易匯入渠道,給廈門原水供應帶來了較大的安全隱患。為解決這一問題,廈門市委市政府果斷決策,總投資3億多元的北溪引水左干渠二期改造工程于2012年11月正式通水,實現入廈原水全封閉輸送,讓廈門市民喝上來自九龍江的“原裝水”,入廈原水水質大為提升。
九龍江流經龍漳廈三市,蜿蜒2000多公里,三市的治理和監管存在定位和尺度上的不一,很大程度上讓污染有了空子可鉆。近年來,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多次赴龍巖、漳州交流探討,最終牽頭制定了《關于加強九龍江流域水環境保護的共同決定》,從機制上保障了九龍江流域的治理和監管問題。
一個新水源說變化
半世紀努力引水龍津溪夢將圓
在持續推進九龍江水源治理的同時,廈門也不斷努力開辟新水源。
數據顯示,廈門屬極度缺水地區,本地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12.344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331立方米,僅為全省的10%?,F有三個主要的飲用水水源地日輸送原水能力達177萬噸。如果在正常節水模式下發展,2020年和2030年廈門缺水總量將分別達到2.6億立方米和7.0億立方米。而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可為廈門提供充足的飲用水源。
“這是半個世紀幾代水利人的期盼??!開工那一刻,激動得快掉眼淚了?!备=ㄨ恃笏顿Y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王元清說。
王元清就是枋洋人。他小時候聽說家鄉要建大型水利工程,于是,他立志當一名水利工程師??墒沁^了多年,他如愿讀完水電水利專業課程,這個工程依然沒開工。后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這個項目終于在2007年3月啟動,他也順利地進入項目部成為負責人之一。
事實上,在20世紀50年代后期,開發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為廈門供水的方案就被提出,為了引進這一灣清水,歷屆廈門市委、市政府已經努力了半個世紀。從“大枋洋”到“兩庫并聯”方案,都最終被否決,經過半個世紀反復論證,“單庫高蓄”的方案終于獲得通過。項目里的九龍江溪口—許莊的引水入廈工程,成為廈門的理想第二水源。
據介紹,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是目前全省最大的水利項目,整個項目由龍津溪上游的上存大壩、尚吉電站和下游的溪口閘壩以及溪口—許莊引水隧洞組成,總投資23.02億元,預計2018年全部完工。目前整個項目工程已完成投資13億余元,完成了溪口閘壩建設,溪口—許莊引水隧洞工程也已全線貫通。
一個目標說變化
從“一江兩庫”升級到“兩江四庫”
在廈門第二水源現場,距離溪口閘壩10多公里車程的崎山寨山峰附近,一座恢宏的上存大壩開山而建,將溪流截斷。記者在工程現場看到,已基本完工的溪口閘壩橫跨在龍津溪上,四個閘口將溪水分為四股。在壩體不遠處,一個引水隧洞已經開鑿完畢,這里就是全程13. 84公里的溪口—許莊引水隧洞起點,龍津溪水就是從這里經過隧洞引入集美石兜水庫。“今年年底,隧洞工程可全部完工,必要時可對廈門供水?!蓖踉逭f。
據介紹,上存大壩已建設19米高,建成后將高達89.3米,相當于30層樓的高度,正常蓄水位達201米,其上游將形成一個3.86平方公里水面、庫容1.23億立方米的大Ⅱ型水庫,即為枋洋水庫,每年可穩定為廈門提供2億立方米的優質原水。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改革開放以來,歷屆廈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水利建設,持續加大投入。從1980年竣工的九龍江引調水工程和1996年竣工的特區引水工程,到如今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蓮花水庫工程以及多個水庫連通工程、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長達3400多公里的大供水管道鋪設等的建設,都彰顯著廈門市委市政府保障“水民生”的態度。
“十三五”期間,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將實現往廈門供水,完成石兜、蓮花、汀溪水庫水源連通工程,并建設九龍江北溪擴容工程,將水東調至翔安。預計在“十三五”后,廈門水源將形成“兩江四庫”的供水格局,日供水能力達256萬噸。
廈門水利數字說話
廈門市在2015年中央水利投資計劃執行年度綜合考核中獲評優秀等級,位列36個省(直轄市、自治區)、計劃單列市的第6名。
2015年廈門市向中央共爭取了5億元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專項建設資金。這么大規模的中央水利專項補助在廈門水利建設史上還是首次。
2015年廈門市實際完成水利投資24.06億元,超出年度投資計劃1億多元,比2014年水利實際完成投資增加22個百分點。
廈門市嚴格把控流域水質保護與監測,去年省、市兩級水功能區水質監測斷面增加至44個,并在汀溪水庫水源保護區各行政村增設水質監測斷面,實現生態補償金發放與水質保護成效掛鉤。
位于同安的蓮花水庫今年9月可下閘蓄水,年均可為廈門供水8776萬立方米。
廈門市節能減排降碳和生態環境質量等主要指標居全國領先水平,2015年,廈門萬元生產總值耗水下降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