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湖城小區的分類垃圾桶和“智慧環衛綠卡”。
廈門晚報訊(文/圖 記者 李曉輝 通訊員 劉建新)海滄目前正在天湖城小區和北師大海滄附校試點垃圾分類,因為做法很有新意,越來越多居民認可并自覺參與垃圾分類投放。比如天湖城小區,試行垃圾分類積分登記獎勵辦法,每戶一張“智慧環衛綠卡”,定時定點準確分類投放的,就能得到相應積分,積分攢到一定數量,可兌換小禮品。據了解,這一做法在全市還是首創。
【獎勵方式】
一天兩個時段,投放準確各獲一個積分
天湖城小區的每戶家庭,憑身份證到物業管理處免費領取一張“智慧環衛綠卡”,綠卡與住戶的基本情況在全區的垃圾分類信息系統里予以綁定。該卡還可以作為e通卡和后續商業開發積分兌換卡。
小區物業管理處負責人說,每天上午和傍晚兩個時段,小區垃圾桶區域都有督導員,居民只要提前做好垃圾分類、準確投放,就能在兩個時段各獲取一個積分。在資源回收日,居民提供可回收物,如不愿收取費用,可由回收單位工作人員登記積分。過段時間,居民還可以用卡內積分兌換小禮品。
海滄市容環衛部門說,這種做法主要是為了調動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引導居民形成自覺分類的生活習慣,同時也為后續的垃圾處理、智慧環衛建立數據庫。
【運作情況】
大多數住戶認可,并自覺垃圾分類投放
目前,天湖城小區已經建立起了一支督導員隊伍,他們是去年9月份自發報名的,經培訓,他們已經上崗了,每天都到垃圾桶區域現場督導,此外還負責入戶宣傳和征集居民意見。
督導員劉煥喜家住13梯,她負責的是這個梯口的垃圾桶區域。這片區域的垃圾桶有5個:一個可回收垃圾桶、兩個廚余垃圾桶、兩個其他垃圾桶。由于有害垃圾量不大,沒有設置專門的有害垃圾桶。
每天早上7點半和晚上7點,劉煥喜都會花上一個小時時間,到垃圾桶區引導居民垃圾分類投放。“整個小區到處可見垃圾分類的宣傳,圖文并茂,而且,經過一個月引導,住戶們都明白了垃圾分類的意義,大部分居民都認可并按照垃圾桶分類投放。”劉煥喜說,起初不明白、不理解,現在大家都很自覺。
昨天,記者在天湖城小區隨意打開藍色的可回收垃圾桶,發現里面都是廢紙、塑料、玻璃等可回收利用的廢品,可見住戶們分類投放相當準確。
“海滄做垃圾分類,是以垃圾不落地做為基礎的。”海滄城管部門負責人說,近年來,海滄不斷開展“我是小袋鼠·垃圾不落地”活動,環保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垃圾去向】
分類好的垃圾
分別去了各自的目的地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垃圾分類好了,最后都去哪兒了?”
對此,海滄環衛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天湖城小區為例,目前該小區共有4種垃圾桶,分別是綠色的廚余垃圾桶、灰黑色的其他垃圾桶、藍色的可回收垃圾桶和橘紅色的有害垃圾桶。“4種垃圾桶收集的垃圾分別運往不同的去處。”該負責人說,廚余垃圾桶用來裝剩菜剩飯、瓜果皮核等,每天物業會固定清理兩次,集中起來運往后坑分類垃圾廠,用于厭氧發酵、沼氣發電和沼渣堆肥;其他垃圾桶則收集煙頭、渣土、紙巾等難以回收和生物降解的廢棄物,收集到清潔樓,再運到焚燒廠焚燒發電;有害垃圾量較少,目前有害垃圾桶主要放在保安崗亭旁邊,由專業公司回收處理;廢紙、塑料、玻璃等可回收的廢品,物業每天都會清理一次,再送到資源回收站處理。另外,小區還將每周六設為“資源回收日”,在小區固定位置面向居民收集可回收物品,包括舊衣服等,其中廢紙等可回收物品是有償回收,受到居民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