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都市農業的發展讓農業成為希望產業。圖為海滄院前社城市菜地。(記者 黃曉珍攝)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林雯)締造美麗廈門,不僅要構筑現代化的美麗都市,更要著眼于現代化美麗鄉村的建設。
在建設美麗廈門的過程中,廈門始終堅持的理念是統籌城鄉發展,既全盤綜合考慮農業生產、農村生態和農民生活,努力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又依托城市發展,以城市帶動農村,用工業和服務業理念發展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推動“四化”(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從而達到使城市更像城市,農村更像農村的最終目標。
廈門的農村、農業和農民經歷了變革,也收獲了成果。
為了使農業強起來,廈門的“三農”工作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按照“四化同步”和“五位一體”(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不斷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加強農村法制建設,努力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在建設新農村上邁出新步伐,為實現將廈門建成美麗中國的典范城市這一目標努力奮斗。
為了使農民富起來,市委、市政府向農村、農民、農業企業輸送了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政策和資金紅利,幫助農民實現收入穩步增長。去年,廈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58元,增長8.2%,總量繼續位居全省首位,增速繼續超過城鎮居民收入。
“十二五”成績
“十二五”時期,廈門農業農村發展成效顯著,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現代都市農業發展格局基本確立;農民收入渠道不斷拓展,農民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基本形成,農村居民收入年均遞增11.8%,城鄉居民收入比下降到2.43:1,總量繼續位居全省首位。
“十三五”目標
2016年主要預期目標是:現代都市農業產業集群實現產值670億元、增長8%,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力爭到2020年,現代都市農業建設取得明顯進展,現代都市農業產業集群產值達到1000億元;農民生活達到全面小康水平,比全國提前三年實現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到2.2:1。
1、現代都市農業蓬勃發展
龍頭企業、高科技種苗業、休閑農業領跑產業
在廈門的三農工作者看來,要讓農村成為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至少要滿足這樣幾個條件,一是讓農民在農村也能享受到與城市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務,二是讓農業成為外界評價體系里充滿希望的產業,三是讓農民成為體面專業的職業。要實現這些目標,最佳途徑就是邁向現代都市農業的轉型之路——這也是市委、市政府多年前為廈門農業的未來發展量身打造的頂層設計?,F在看來,當初的愿景正在一一實現,當初的規劃也一一得到了印證。
單顆重達一斤的彩椒、五顏六色的花菜、清脆酸甜的黃色番茄……這些新奇有趣的農產品就誕生在現在的島外田間地頭。近年來,源源不斷的科技新鮮血液輸入廈門的傳統種苗業,高科技種苗業逐漸成為廈門蜚聲省內外的一項優勢農業產業。
五年來,全市共實施16個種子種苗工程項目,引導企業投資1578萬元,政府財政資金補助699萬元;種子種苗企業自主選育150個蔬菜新品種,有16個新品種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審定委員會認定;如意情集團、廈門中廈、農友種苗被評為省級重點種子企業;年產蔬菜種苗1.2億多株,產品輻射南方各個省市,全市農作物優質專用率達82.3%,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6.7%——建立起了“政府引導、企業為主、多元參與”的種業投入機制,種子研發體系、新品種引進、種苗繁育體系及市場營銷網絡初步形成,農業科研成果取得了市場規模和效益的雙豐收。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廈門農業龍頭企業的產業領頭羊作用日益凸顯。廈門通過設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專項扶持資金,加大龍頭企業扶持力度,農業龍頭企業產值、品牌建設和輻射帶動能力顯著提升,五年來,龍頭企業的總產值從203億元上升到362億元,年平均增長12.3%,除了建立各級研發技術中心外,還培植了一大批優秀品牌,年均開發新產品100多項。
紫色薰衣草花田迎風輕舞,市民游客在菜地低頭忙采摘,公共自行車穿行在山林間——這是海滄大曦山,一座集田園風光、生態自然、休閑體驗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郊野公園。政府推動農業從單一的生產功能向休閑觀光、農事體驗、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多功能拓展,休閑農業已發展成為廈門現代都市農業的一張新名片。
目前全市共有全國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7家、全省休閑農業示范點12個、全省休閑農業示范鎮3個、中國最美休閑鄉村4個,130多個休閑農業項目的年接待游客可達450多萬人次,總收入4.5億元。
2、大力打造美麗宜居鄉村
加強新農村建設,改善農村生活、生態環境
地處廈漳泉交界處的軍營村,海拔近千米,在美麗鄉村建成以及“五位一體”建設工作開展以來,這個偏居一隅的小山村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泥濘骯臟的土路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平整干凈的水泥道路;入夜后的軍營村不再伸手不見五指,新建起的路燈照亮了居民的回家路……市農業局堅持“一村一策”原則,為軍營村打造了致富方案——利用山村自然資源,做強做大原本的優勢強項地瓜種植和茶葉生產加工。經過六年多的努力,軍營村綠色、生態的高山茶打出了品牌影響力,村民也終于嘗到了荷包鼓起來的滋味。
軍營村的“變身”,僅僅是近年來廈門花大力氣進行新農村建設的一個縮影,通過將美麗鄉村建設、流域綜合治理等不同項目有機結合,串點連線成片,實現片區整體提升,同時,統籌鄉村生產、生活、生態布局,真正實現了“百姓富、生態美”。
數據很能說明一些問題——“十二五”期間,市區兩級共投資4.5億元,完成43個村的舊村改造新村建設和30多個老區山區重點村項目建設,同時解決未能納入城市供水網絡的25個老區山區村(141個自然村)的安全飲用水問題,極大地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為美麗廈門建設奠定良好基礎。同時,持續推進小城鎮建設,灌口鎮、汀溪鎮、新圩鎮已累計完成小城鎮建設投資326.26億元,共建設項目445個,小城鎮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產業不斷豐富,灌口小城鎮榮獲第一批國家級“綠色低碳重點小城鎮”稱號,新圩小城鎮被列入全國第三批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并實現全省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考核三連冠;在全市145個自然村中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和7條美麗鄉村景觀帶建設,共下發3.6億元市級財政補助資金對508個自然村實施生活污水分散式治理,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和農村環衛考評已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大曦山美麗鄉村景觀帶被評為省級優秀美麗鄉村景觀帶,過坂村、軍營村等14個村被評為美麗鄉村建設示范典型村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