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救人】 美國傳教士郁約翰的中國情緣 也許,冥冥中自有注定,郁約翰與中國、與鼓浪嶼有著扯不斷的聯系。郁約翰的母親小時候最為珍愛的禮物,便是她父親航海歸來從廈門帶來的一個手工編織小提籃,這似乎成了郁約翰未來方向的指引。 1888年,郁約翰以歸正教會傳教士的身份,遠渡重洋來到廈門鼓浪嶼,在這里他很快學會了閩南語。隨后,他被派往漳州平和小溪,在那里參與創建了小溪救世醫院,并救治了大量中國病患。1897年,郁約翰一家回美國述職,并積極籌措了近萬美元的資金,次年回到鼓浪嶼,將救世醫院總院從小溪遷到鼓浪嶼河仔下。同年4月,鼓浪嶼第一所綜合性醫院——救世醫院落成,郁約翰任院長,救死扶傷的西醫事業由此拉開序幕。 郁約翰來自教會,救世醫院也體現出當時特有的教會醫院色彩:不僅向官紳富人開放,還盡可能為普通貧苦民眾提供幫助。據說,當時救世醫院掛號費三分錢,其后所有的治療和藥全免,僅象征性地收藥瓶子的費用。住院時,除了吃飯,每天只象征性地收十分錢,其他的都不收錢。郁約翰不但醫術精湛,而且待人和藹可親,遇到窮苦患者甚至直接免除所有費用。當時到救世醫院就診的患者,大多數來自廈門周邊的鄉下,有的甚至來自東南亞的馬尼拉、仰光等地。據英國傳教士塞舌爾·包羅記述:“到1906年底, (救世醫院)已治療病人85758人次,完成手術4865例,在醫院培訓了21名醫療學生。” 1910年春天,鼠疫橫行,郁約翰傾盡所能救治病人,盡管做了防護措施,仍不幸染病。同年4月14日晚九點多,郁約翰在遠離家鄉萬里的鼓浪嶼停止了呼吸,時年49歲。他最后的閩南語遺言表明,這個長著西方面孔的傳教士已經將血液和靈魂融入了琴島。隔天凌晨一點,他被葬于鼓浪嶼傳教士墓地,鼓浪嶼成為他靈魂永久的棲息地。 【西醫傳承】 “郁約翰的中國門生”積極推動 事實上,郁約翰以及救世醫院主要的貢獻并不僅僅是在當時救助了多少貧苦人民,在推動西醫在閩南地區的傳播上,其所做的貢獻更為醒目。通過半醫半學的方式,救世醫院培養了一大批中國現代西醫人才,這些人才日后大都成為閩南西醫主要的傳承者和發揚者。從這點上看,救世醫院堪稱閩南西醫的“黃埔軍校”。 救世醫院1900年至1932年間附設醫學專科學校,學制五年,校長由歷任院長兼任。學生大部分來自鼓浪嶼尋源中學,學習科目包括物理、化學、胚胎學、組織學、生理學、解剖學、內科、外科、眼科、婦產科、小兒科、皮膚科、檢驗科等。1926年,救世醫院還開辦了護士學校,兼辦助產學校,總共招收22屆,畢業160人,這也是閩南地區最早開設的護士學校。事實上,當時的教會醫院的確有一套科學的教學方法。上午學生分配在各科室見習,下午上課,課本采用中華博醫會出版的教材,而郁約翰自己每周授課九小時,五年學滿后,及格者頒發一份表明工作量的證書。 從1900年到1932年,醫學專科學校共培養六屆畢業生共40余人,這些人大都成為閩南地區的名醫。在郁約翰最早一批學生中,陳天恩,也就是林語堂終生癡戀的鼓浪嶼小姐陳錦瑞的父親,他從救世醫院畢業后,開業行醫,在大同路開設壽世堂。陳天恩醫術高明,采取中、西醫治療相結合,自創出供兒童消化之用的中西合成藥“豬肚粉”;高大方精研醫術,曾在鼓浪嶼救世醫院工作,后來在廈門開設南方藥房;黃大辟是救世醫院唯一中國籍院長黃楨德先生的父親,上世紀30年代曾是林遵行先生等創辦的鼓浪嶼私立醫院的董事,黃家也是鼓浪嶼著名的醫生世家……正是在這些“郁約翰的中國門生“的強力推動下,西醫漸漸在廈門以及閩南地區扎根、傳播,惠及更多民眾。 |
相關閱讀:
- [ 03-25]廈門春季潮濕需預防陰道炎 講究衛生多運動
- [ 03-22]廈第一醫院深度托管 第五醫院5年內建成“三甲”
- [ 03-22]廈門第一醫院托管市第五醫院 新一輪期限為10年
- [ 03-17]冰火兩重天 廈門大醫院患兒扎堆社區醫院卻冷清清
- [ 03-13]男子突跳天橋急送醫院搶救 警方介入調查跳橋原因
- [ 03-11]同安一女子從四樓跳下 已送往第三醫院搶救
- [ 03-08]廈門將再建兩家三甲醫院 集美新城和五緣灣各一家
- [ 03-07]駕駛證申領變方便 廈門市民可就近選擇醫院體檢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