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4月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錢玲玲/文 常海軍/圖)昨日13點30分,廈門市民政部門組織的兩艘海葬船從第一碼頭出發,開往鼓浪嶼海岸線以外的東海海域。鮮花相伴,在親人的送別中,166位逝者的骨灰隨風撒入大海。
這是廈門第8次舉辦集體海葬活動,也是歷年來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逝者中,有享年93歲的抗戰老兵,有海外僑胞,有鼓浪嶼老居民,有廈門的建設者,也有專程被兒女們從外地“護送”來的夫妻。
看著漸漸遠去的親人,家屬們面朝大海,雙手合十寄托哀思。生命在大海的懷抱中得到延續,從此以后,有水的地方,就能表達對親人的愛和思念。
昨日中午12點,民政部門還在薛嶺山陵園舉辦公祭儀式。廈門市朗誦學會會長彭鷺朗誦祭文,他用飽含深情的聲音祭奠每位逝者,一字一句,讓在場的所有人情愫涌動。廈門市殯儀服務中心在儀式中播放了一部海葬公益短片《海的記憶》,片中感恩市民為家鄉、為社會做出無私奉獻,這些市民的名字將被鷺島永遠銘記。
骨灰撒海,作為沿海發達城市逐步推廣的簡約型骨灰處理方式,以其不占土地資源、綠色環保等優點,得到很多人的認可與支持。從2008年起,廈門陸續舉辦了8次集體海葬活動,報名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由最初的31位上升到今年的166位,總數達到647位。
導報記者了解到,此次活動繼續對亡故居民為本市戶籍和《安放證》、《安葬證》上的持證人為本市戶籍的,實行骨灰撒海費用免除,共有141名本市亡故居民享受骨灰撒海費用免除。
本次活動由廈門市民政局、廈門市殯葬管理處、廈門市殯葬行業協會主辦,廈門市殯儀服務中心、廈門市懷祥禮儀服務有限公司承辦。
逝者故事
抗戰老兵
喜歡大海、魂歸大海
“我們終于圓了父親的遺愿。”剛剛完成骨灰撒海,王家三兄妹流下了激動而又悲傷的淚水。
他們的父親,名叫王雙金,是一名令人敬佩的抗戰老兵。今年3月3日,他在廈門去世,享年93歲。“父親臨終時,已經說不清楚話了,但他還一直記得三件事,交代我們要辦好。第一,黨費要交足;第二,遺體要火化;第三,把骨灰撒入大海。我們把這三件事寫在紙上,拿給他看,他點點頭,說了最后一句話:‘是。’”小兒子王先生說。
王雙金的老家在河南。1942年,19歲的他參軍打鬼子,當了一名通訊兵。戰場特別慘烈,好多次,王雙金都死里逃生。解放后,他轉業到建陽市,退休后又來到廈門與女兒共同生活。“父親在廈門生活了20多年,特別喜歡大海。在他心中,周總理是個很偉大的人,所以他要像周總理一樣,魂歸大海。后人只要看到水,就可以紀念他。能完成父親的遺愿,我們很欣慰。”王先生說。
鼓浪嶼“堂長”
曾參加廈門解放戰役
她叫張淑,曾是鼓浪嶼著名的紅旗食堂堂長,很多老鼓浪嶼人都認識她。昨天,她的三個兒子捧著她的骨灰,撒入了她生前最愛的這片海。
“我母親是個老共產黨員,參加了解放廈門的戰役。”兒子蔡偉明說,1948年,部隊經過龍海,要來解放廈門,母親那時31歲,她騎上馬就追了上去,要求參加戰斗。她會打雙槍,在剿匪行動中多次立功。1952年,張淑入黨,因為事跡突出,福建日報還采訪了她。她的老家——龍海縣縣志中,也記載著她的英勇事跡。
1957年,張淑隨夫來到鼓浪嶼生活,一直居住在康泰路24號。“我們家廚房門打開,就是大海,我們在陽臺上都可以釣魚。所以,母親對大海有很深的感情,臨終前留下遺愿,要把骨灰撒入這片海。我們很支持母親,將來我們三兄弟也都要葬到大海里。”蔡偉明說。
歸國華僑
愿隨海漂流陪伴兩地親人
林琳三姐妹,捧著父親的骨灰參加海葬。她們的父親林仲民,是緬甸歸國華僑。
“我們是老廈門人。爺爺那輩,很多人下南洋,爺爺也去了。我父親是在緬甸出生的,雖然長在國外,但他很愛國。他的老師,是個地下黨員。他們在當地號召很多愛國青年回國參加建設。”1953年,新中國百廢待興。17歲的林仲民滿腔熱血,告別家人,跟隨老師回到祖國。因為特殊身份,他被安排在統戰部、工商聯等部門工作,主要負責對接歸國華僑,為祖國召回了不少人才。
2014年,林仲民在廈門去世,享年81歲。“父親臨終留下遺愿,要把骨灰撒入大海。他說,他想隨著大海,回緬甸去看看他在那邊的親人、兄弟姐妹;想我們了,還能隨著大海回到廈門。他希望,把靈魂托付給大海,可以來來回回,始終和親人們在一起。”林琳感慨地說。
長沙工人夫婦
“死后不要占國家一寸土地”
72歲的劉明芝,頭發花白,她領著5個兄弟姐妹,千里迢迢從長沙一路“護送”父親、母親的骨灰來到廈門,完成他們海葬的遺愿。“我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但他們覺悟很高,生前一直告誡我們‘要厚養薄葬’,死后不要占用國家一寸土地。他們甚至還想過要捐獻器官、遺體,雖然最后沒有實現,但他們希望一起魂歸大海的遺愿,我們要替他們完成。”劉明芝說。
他們幾兄妹,最大的72歲,最小的也61歲了。他們父親因二女兒生活在廈門,生前常來廈門,深深地愛著這個美麗的城市和這片美麗的海,他們還在鼓浪嶼上留下了合影。
2013年和2015年,父母相繼在長沙去世。兄妹幾個一商量,一起“護送”著父母來到廈門,參加集體海葬。“把父母留在這片海,我們很欣慰。”劉明芝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