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疫苗團隊 困擾美國科學家十幾年難題,他們半年就有突破 朋友圈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科學》雜志、世界最大風險投資公司之一的KPCB、香港大學等 國際化研究成果 被評為美國2013十大突破 廈門大學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頻頻因為原創的科研成果聞名,全球第一個戊肝疫苗就出自于這個中心。 2013年,美國《科學》公布它評出的2013年十大科學突破,其中之一的“結構生物學指導疫苗設計”,是這個中心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國家過敏癥和傳染病研究所疫苗研究中心合作完成。 消息一出,很多人驚訝,廈大這個疫苗團隊,本土培養的“土鱉”居多,他們怎么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在一起”?成立于1887年的NIH是美國最高水平的醫學與行為學研究機構;而《科學》來頭也不小,被認為是發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論文以及綜述和分析當前研究和科學政策的同行評議期刊。 對于這一突破,《科學》說:中美科學家利用結構生物學技術對最常見的兒童呼吸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進行操控,設計出一種免疫原,據此研制的新型疫苗已在小鼠及恒河猴試驗中表現出效果。 研發有效疫苗 破解嬰幼兒第二大殺手病毒 上周,在位于廈大翔安校區的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廈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趙勤儉教授說,當時,NIH的疫苗研究中心副主任巴尼博士到我們辦公室,嘗試問:你們能不能做出一個抗體,在病毒感染細胞之前,將病毒結構穩定???這個難題困擾著他十幾年——他堅信感染細胞前的病毒構象可以被操控,但是,就是找不到讓它穩定的辦法。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種可導致肺炎的傳染性病毒,是5歲以下兒童住院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全球范圍內,繼瘧疾之后,它是一歲以下嬰幼兒的第二大殺手。雖然醫學專家對這種病毒的研究已有40多年,但是,苦于無法操控病毒,始終未能開發出有效疫苗。 廈大科學家花了六個月解決了這個難題:把病毒結構穩定了,之后,美方科學家繼續對病毒進行抗體研究,防止它感染細胞。 在被評為十大科學突破后,研究沒有中斷,雙方科學家成功看到了病毒感染細胞前的清晰結構,并據此設計出了新的疫苗。 不太為人所知的是,最早投資谷歌的世界最大風險投資公司之一的KPCB,也曾經注資廈大和香港大學研制禽流感快速診斷試劑。在國際病毒防控界,廈大已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很多人知道,那里的科學家在對活性部位的鑒定上,有自己獨門絕技。 |
相關閱讀:
- [ 06-24]麻省理工學院青年科學家賴力鵬暢談十年留學之路
- [ 03-11]廈大校友謝毅獲評世界杰出女科學家 今年全球僅5位
- [ 12-22]2014年中國科學家協會年會即將在北京召開
- [ 01-16]福建省69名“小科學家” 其中三分之一在廈門
- [ 11-05]首屆女科學家論壇在廈門開幕 廈門14位女性獲獎
- [ 06-19]"科學家農民"林占熺:論文要寫在農民的錢袋子里
- [ 04-14]鼓浪嶼誕生過諾貝爾獎科學家:出生于廈門的美國人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