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4月3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錢玲玲/文 常海軍/圖)昨天是清明小長假的第一天,市民的祭掃活動進入高峰。全市9個主要祭掃點共迎來祭掃市民233188人次,車輛34513臺次。
其中,中華永久墓園的祭掃人數最多,共有6.79萬人次;其次是薛嶺山陵園,共有6.08萬人次;安樂永久墓園排在第三位,共有4.2萬人次。
導報記者注意到,隨著祭掃高峰的到來,各大墓園周邊的交通量也比平時增加不少。今年,薛嶺山陵園周邊開辟了臨時停車場,公交集團也開通了到中華永久墓園和安樂永久墓園的臨時直達專線,為避免擁堵,市民可選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為方便和保障市民祭掃,昨日,全市9個主要祭掃點共出動工作人員1190人,無突發事件發生。
鏈接
有殯葬需求可找“廈門白事通”
市民如有殯葬方面的需求,可以通過本地官方殯葬服務品牌“廈門白事通”尋求幫助。
導報記者從廈門市殯儀服務中心了解到,“廈門白事通”設有24小時服務專線:400-8484-580,通過這一平臺整合殯葬資訊,可提供由上門穿衣、靈堂服務到靈骨落葬一站式正規禮儀服務。
目前,“廈門白事通”還推出了微信服務號,及時發布惠民政策、便民服務、公共信息、業務咨詢等內容。有需要的市民,也可以在微信號上依據治喪指南高效辦理喪事。
特寫
馬來西亞歸僑 鮮花祭奠先人
70多歲的葉奶奶,靜靜地坐在一排墓地旁邊。她的眼圈微微泛紅,心情有些沉重。在這個特別的日子,她越發想念自己過世的丈夫,還有其他親人。“我先生是2005年過世的,這里還埋葬著他的兩個哥哥,還有父母和祖父母。他們都是老鼓浪嶼人,有些墳還是從鼓浪嶼遷過來的。”葉奶奶告訴導報記者。
葉奶奶是馬來西亞歸國華僑。1956年,新中國百廢待興,葉奶奶當時才十幾歲,毅然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困難時期,父母多次勸她返回馬來西亞,她都咬咬牙堅持了下來。
后來,她嫁給了鼓浪嶼人黃先生,在廈門安了家。幾十年過去,她已經深深愛上這座城市和這個家。
清明節要到了,親人們聚了起來,一起來祭掃先人。每座墳前,都擺了鮮花。“鮮花最能表達我們的心意,希望他們能感受到,我們一直很想念他們。”葉奶奶哽咽著說。
南下干部后人 親手給父母做鹵蛋
趙家的幾個兄弟姐妹,一大早就約好了一起來祭奠過世的父母。
他們的祖籍在山東,父親是南下干部,還參加了解放廈門的戰斗。廈門解放后,他們留了下來,在這個城市安家、生根。
“我們的父親,是新中國第一批離休干部。”趙先生驕傲地說,“他生前喜歡嗑瓜子,愛喝酒,也抽煙,所以我們準備了各色點心,還專門帶來了三種酒——茅臺、杜康、干紅,希望他高興。”
墓碑前,還放了一碗鹵蛋和一碗鹵大腸。六兒子說,這是他起了個大早現做的,香著呢。
“父母去世后,每年清明節我們幾兄妹都要一起來祭拜他們,我們的父母,都是很了不起的人。”趙先生說。
革命老戰士 給父親備了2瓶丹鳳
張家的后人,十幾個,祖孫三代,聚到一起祭奠先人。“這里埋葬的,是我的父親、母親。”72歲的張金煉說。他的兒子和侄兒,此刻正跪在墓前,用毛筆蘸著金色顏料,一筆一劃地給墓碑上的字重新描金。
張金煉的父親1964年就去世了。那時,他才20歲,在部隊里當兵。“那時候,對臺關系很緊張,我被派駐到長樂埋伏,隨時準備打仗。忽然有一天,我接到電報,父親病危。部隊給我放了半個月的假,我匆忙趕回家,見到了父親最后一面。”
辦完了父親的喪事,張金煉提前返回了部隊。“我怕萬一要打仗,我得回去帶好我的兵。”那時,他是個班長。
父親生前愛喝酒,這次,他的孩子們專門帶來了2瓶廈門丹鳳,還有香煙、茶葉、各類點心。“這些都是父母生前喜歡的,希望能把我們的思念帶過去。”張金煉感慨地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