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機疏忽與孩子交流 “低頭族”家長隊伍在壯大
2016-04-05 09:08:13?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盧超穎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調查 “手機現象”有些是全家化 雖然這新聞并不是發生在廈門,不過類似的情況,在廈門的家長身上并不少見。 家住集美的阿敏兒子正在讀大班,她坦言家里這樣的“手機現象”幾乎是全家化:“丈夫經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機而忽略了孩子,現在甚至連孩子的奶奶都迷上了手機。”阿敏說,每次孩子都會跟他爸爸抗議說“你又在玩手機不理我”。自己也常常勸丈夫,要多跟孩子互動,“畢竟手機又不會叫你爸爸”。 阿敏表示,自己一回到家里都會把手機調為無聲,“其實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并不多,要珍惜”。 導報記者在隨機采訪10名家長的過程中,有8名家長表示,也有過陪孩子做作業時玩手機的現象,有時正好碰上工作上的事情,也會顧著看手機而忽略了孩子,因為玩手機而沒有跟孩子好好交流的情況非常普遍。 從事教育行業、也同樣是家長的李先生則說,現在很多家長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連WiFi,看微博、刷微信、上網、看電影都在用手機,花在手機上的時間比陪孩子更多。李先生說,換做自己和爸媽聊天、捶背,爸媽卻在玩手機對你愛理不理,自己感受肯定也不好。 市民林育梅對臺州趙女士玩手機的做法表示不解,她表示,每年婦女節、生日當天,上小學的兒子都會幫她洗腳,自己從來不會在這樣的時候玩手機,因為“享受都來不及”。 觀點 放下手機善待孩子的真誠 在廈門市外國語附屬小學德育處主任陳斌看來,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在于家長沒有善待孩子的真誠,更沒有善待孩子的孝心,不夠重視細節,也沒有轉變立場去思考。“換做你和孩子講話,孩子卻顧著玩手機不理你,你是不是會覺得孩子沒有禮貌?或者自己被孩子忽視了?”陳斌說,相信家長也并不是故意冷落孩子,“有時候家長會認為類似幫忙捶背、洗腳這樣的活動,只是老師布置的一項作業而已,因此沒有太放在心上。殊不知許多孩子是很認真地在表達對媽媽的感謝,并不是只在簡單地完成一項作業而已”。 陳斌認為,不只是家長,對于老師也一樣,在日常和孩子的接觸中要注意細節,細節可以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也有可能誤導孩子。“陪伴孩子時不玩手機,這更是一種好的習慣,可以促進雙方感情交流。只有高質量地陪伴孩子,才能培養一個自信、樂觀的孩子,收獲美好、溫馨的親子關系。” 也有教育專家認為,如家長沉溺于手機、網絡,忽視與孩子的交流,容易讓孩子缺乏“被愛感”,進而缺乏愛的能力,導致孩子形成孤僻、內向的性格。父母如果確實有工作,在家需要使用手機,最好錯峰替換,比如爸爸忙時,媽媽陪孩子學習或游戲。媽媽玩手機,爸爸就要帶著孩子做運動,也可以約定每個周末,大家固定半天都不玩手機。 |
相關閱讀:
- [ 03-31]邊走路邊玩手機在美國或違法 將判監禁15天
- [ 03-25]10歲女孩搜索記錄:怎樣才能讓媽媽不玩手機
- [ 03-16]美媒:中國演出場館用激光筆制止觀眾玩手機
- [ 03-08]摸黑玩手機傷眼睛 長時間容易造成左右眼視力偏差
- [ 03-07]長期玩手機肌萎縮是又一記警鐘
- [ 03-05]盲人顧蘇強是智能手機達人 還要開班教盲人玩手機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