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
“互聯網+”模式將逐步覆蓋全市
□購買服務
廈門2015年在全省率先啟用“12349”養老信息化平臺,已整合866家養老服務資源
□社區試點
社區引入平臺,配備助老員掌握轄區老人健康狀況和服務需求,鏈接平臺服務資源
□百姓下單
老人撥打“12349”養老服務專用號,可享受保健康復、餐飲配送、上門送藥等服務
廈門日報訊(記者 衛琳)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養老服務事業發展,大力加快養老信息化建設,今年,廈門將在各區全面推開社區居家養老信息化服務試點工作,除了在湖里區全域推廣外,還將在思明區和島外四區各選擇不少于4個社區試點,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實現市“12349”養老信息化平臺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的對接,打造“互聯網+”居家養老新模式。在不久的將來,老人在家足不出戶,僅需撥打一通電話,就能享受到醫療、家政、餐飲、陪護等多方面的養老服務。
去年,這一服務模式已率先在湖里區禾山社區試點,禾山社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入“12349”養老信息化平臺,配備專門為老人服務的“助老員”,通過助老員入戶調查掌握轄區老人健康狀況和服務需求,鏈接“12349”養老信息化平臺上的服務資源,讓老人在家就能享受到養老咨詢、緊急救援、上門送藥等服務。
廈門2015年在全省率先啟用“12349”養老信息化平臺和“12349”養老服務專用號,平臺現已整合866家養老服務資源,可為老年人提供養老咨詢、保健康復、家政保潔、餐飲配送、上門送藥、陪診陪聊、心理慰藉等服務,老人通過撥打“12349”下單,平臺可根據老人的需求安排社區助老員或各類加盟服務商直接承接服務。
目前廈門已建成366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實現城區、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全覆蓋。“12349”養老服務信息化平臺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有效對接后,可將信息化養老落地到社區,平臺通過對老人健康信息、服務信息等數據的采集和分析,進行服務需求評估,依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養老機構、服務商等,為社區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提供精準服務。
在今年試點的基礎上,廈門計劃明年完成“互聯網+”養老模式在全市的全面落地,建立起全市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大數據庫和服務供應網絡,實現居家養老服務的供需有效對接。
截至去年年底,廈門已建成各類養老機構32個,農村幸福院43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8個,今年,廈門還將規劃建設一處中高端養老園區,抓好市慈善總會愛鷺老年養護中心、市愛心護理院擴建等一批項目建設,加快推動養老設施建設,使“互聯網+”新型養老模式與傳統養老服務相融合,為全市老年人提供個性化、多層次、全方位的養老服務。
思明
“三化”服務體系助企業發展
□三化服務體系
1.以團隊為依托,推進服務專業化
2.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推進服務精準化
3.以網絡為聯動,推進服務信息化
思明區政府
喊您領“紅包”
本報訊(記者吳燕如)最新數據統計,目前思明區已有境內外上市企業達20家,新三板掛牌企業23家,眾創空間28家。服務企業就是服務發展。當前,廈門正在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作為廈門中心城區,思明區把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作為城區競爭優勢和發展潛力的最高標準,貫穿于服務企業從落地、運營到發展的整個過程,著力打造專業化、精準化、信息化的企業服務“三化”體系。
以團隊為依托,推進服務專業化。思明區組建全國首創的綜合性企業服務機構——思明區生產促進中心。該中心整合原區屬6家事業單位,圍繞服務發展、服務產業、服務企業,著力構建了涵蓋戰略研究、招商引資、市場開拓、人才建設、科技孵化等五位一體的服務體系。中心成立以來,先后與國內外70多家企業家協會共建,協助引進12名廈門“雙百”人才落戶,中心成為親商重商扶商的“企業之家”。
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推進服務精準化。面對新時代民營企業傳承與發展需求,由思明區生產促進中心為主組織承辦的“中國夢——走進創業的新起點”特色人才培訓班,為來自全國各地的340多名青年閩商提供溫馨周到的培訓服務,贏得全國各地閩商和社會各界高度肯定。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下,思明區生產促進中心積極配合打造“思明創客空間發展中心”,推動百度、騰訊等6個創業基地,以及飛馬工作服務站等項目入駐思明創客空間發展中心,為創業團隊、創業人才提供專業孵化服務。目前入駐基地已獲風險投資基金的項目33個、取得天使輪融資近8000萬元。
以網絡為聯動,推進服務信息化。搭建信息化平臺,建立企業和政府信息交流反饋的高速信息化平臺——思明區“政企通”服務平臺,這是一個以手機App為終端的企業和政府溝通平臺,將移動通信元素與互聯網元素有機結合,受到了企業的廣泛歡迎。此外,在全國首創由政府發起建設的網上技術交易平臺——“思明網上知識產權交易平臺”,推進技術成果轉化,深化產學研合作。2015年平臺交易金額已突破億元。
海滄
創新金融產業迎來發展春天
147家金融機構紛紛搶灘海滄自貿園區
□集聚效應凸顯
廈門自貿片區掛牌以來,海滄園區新增金融機構147家,內資注冊資本174.10億元,外資注冊資本2.81億美元。在談項目75個。
□發展態勢喜人
海滄金融創新園是廈門首個互聯網金融園區(西區)。該項目分三期開發建設,一期總建筑面積約2.8萬平方米,已匯聚招商銀行自貿區分行、金圓集團等金融企業。
本報訊(記者 楊繼祥 林岑)“依托自貿試驗區的優勢,把中國大陸作為縱深,把臺灣乃至‘一帶一路’作為延伸,海滄發展創新金融空間無可限量。”日前,國投信達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總裁丁兆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該公司考察過西部和深圳,最終為海滄優越的營商環境所吸引,在此落戶。
“環境優,政策好,人才多,海滄發展互聯網金融等創新金融優勢巨大!”前不久,來廈參加互聯網金融高峰論壇的企業代表,在實地參觀了海滄金融創新園后紛紛表示,希望通過進一步交流洽談,爭取合作機會。
據介紹,海滄金融創新園是廈門首個互聯網金融園區(西區),主要發展互聯網金融、投資等現代服務業。該項目分三期開發建設,一期總建筑面積約2.8萬平方米,目前已匯聚了招商銀行自貿區分行、金圓集團、天合澤泰(廈門)征信有限公司、農商行等金融企業,發展態勢喜人。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九八”,海滄在全省率先引入物聯網,創新傳統的“動產質押”,建設金融監管倉,實時監管動產的狀態。只要有市場、有訂單,哪怕沒有不動產做抵押,中小微企業照樣可以從金融機構融資,實現產業和金融一體化發展。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市首個互聯網金融園區落戶海滄。海滄區當前持續推進“四創四新”產業發展導向,自貿園區帶來的各項利好持續釋放,全區創新金融產業迎來發展的春天。
據權威部門統計,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掛牌以來,海滄園區新增金融機構147家,內資注冊資本174.10億元,外資注冊資本2.81億美元。在談項目75個。
更令人欣喜的是,當前,海滄創新金融產業發展呈現出“兩翼齊飛”的良好態勢,形成自貿試驗區區內區外聯動發展的格局。
位于泰地海西中心的廈門互聯網金融園區(東區),是許多優質金融企業在海滄的“家”。
“海滄互聯網人才儲備充足,為企業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海滄的政策扶持力度,相比其他城市更有吸引力;海滄良好的生態環境,更是大大加分。”公司負責人談起在海滄落戶的緣由,頻頻點贊。
“創新金融產業能夠為其他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撐和助力,在自貿試驗區各業態中舉足輕重。”海滄區財政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海滄區除了完善硬件配套設施,還出臺了《海滄區促進金融業加快發展的意見》和《海滄區推進互聯網金融產業發展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助力創新金融企業在海滄“開花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