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德耀雕像落成 溫情的紀念:為老校長立雕像 廈門解放前,他作為廈大校長,堅決抵抗廈大遷往臺灣的兩次密令 廈大為其老校長汪德耀豎立的雕像,昨日落成,它位于汪德耀曾經工作過的生物館。 汪德耀出生于1903年,在1944年到1950年擔任廈大代校長、校長,廈門解放前,他冒著巨大風險,堅決抵抗廈大遷往臺灣的兩次密令。 10年前,汪德耀的遺孀王文錚接受本報采訪,透露此事,她回憶說,大約在1949年時,汪德耀接到國民黨的密電,要他把廈大“可靠”的師生、貴重的儀器圖書搬到臺灣,做好把廈大遷移到臺灣去的準備,密電接連來了兩封。汪德耀說,看來,不裝裝樣子是應付不過去的。他決定到臺灣走一趟,為廈大“選址”,走之前,他就告訴妻子,我們回來就告訴他們沒找著地方。 王文錚說,他們的臺灣之行根本就是到處玩。在臺灣玩了十天,回來后,汪德耀電告當時的“教育部”: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 現在看來,汪德耀絕對是廈大魅力校長和魅力教授——盡管長得“短小精悍”,但汪德耀一直因為自己中氣十足的大嗓門、“橫沖直撞”的性格而顯得格外奪目。 他的名聲在廈大之外最廣為人所知的是“五四”運動中,他和趙世炎是當時僅有的兩名中學生代表,參加了北京學生聯合會與軍警當局的談判;他和羅曼·羅蘭、潘玉良、丁玲、徐悲鴻、李約瑟都有過交往;1925年他獲得法國國家博士學位時,是中國第一位細胞學博士。 但是,他的一生,也不乏崎嶇與坎坷,所幸的是,他不同尋常的樂觀性格使他能夠笑看人生的一些痛苦。 在“文革”期間,汪德耀受到沖擊。他每天都要打掃男生宿舍的廁所,他自稱“所長”;他還要把尿水挑去澆菜地,他認為這是鍛煉身體的好機會,于是很樂觀地干。他用硫酸中和了長年累積的黃泵堿,把尿池刷得白白的。在挑大糞去菜地的路上,他高唱京劇“紅燈記”給自己鼓勁,為此受到表揚。 王文錚認為,雖然丈夫記憶力很好,但是,他通常會很快忘記那些曾經有愧于他的人,因此,他總能心情愉快地生活著。 汪德耀在2000年去世,王文錚自作主張把丈夫的骨灰撒在廈大海邊,她說,他那么愛廈大,這樣,他就可以天天看著廈大了。 |
相關閱讀:
- [ 04-06]廈門大學校慶:為在校生和校友備下6萬份免費午餐
- [ 04-07]廈大校慶生日禮物非凡 航空航天學院用真飛機上課
- [ 04-07]廈門將建"云計算產業園" 廈大校慶收到近億捐款
- [ 04-08]臺世新大學嘉賓參加廈大校慶 力推兩岸新聞事業
- [ 04-07]廈大校慶吃飯只要一分錢 當天不接受現金消費
- [ 04-04]廈大校慶當天將提供6萬份免費午餐招待學生與校友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