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4月7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李方芳 通訊員 劉云芳)3厘米的小小切口,取代了胸前長長的疤痕,小傷口藏腋下,照樣能補心。廈門一個3歲的小女孩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擔憂常規手術讓孩子的胸前難免留疤,父母陷入兩難抉擇。廈門市心血管病醫院專家另辟蹊徑,把刀口移至右側腋下,成功為女孩補心的同時,也一舉解除了父母的“心病”。 女兒診出先心 父母“心”事重重 家住廈門的王女士三年前生了女兒涵涵(化名),全家都沉浸在喜悅之中,對寶貝疼愛有加。然而,涵涵總是感冒,3歲了體重身高都和1歲多的孩子一樣。父母將她帶到醫院檢查,一紙診斷書讓他們如墜冰窟。原來,經過彩超檢查,涵涵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只有盡早手術治療才能挽救孩子生命。 確定手術后,涵涵父母的另一塊心病卻油然而生。因為對于房間隔缺損的患者,傳統手術需要開胸,在體外循環下進行房間隔缺損修補術。手術切口位于胸部正前,長6~20厘米,不僅創傷大,而且術后可能會留存瘢痕,影響美觀。即便采用近年流行的經右前胸壁微創封堵手術,仍會在右胸前壁留下約3cm的手術疤痕。想想才3歲的寶貝要遭此大罪,王女士就忍不住流眼淚。 腋下開個小切口 取代胸前長疤 如何在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同時,減少留在孩子身上的疤痕?經過縝密評估,手術團隊決定將常規的右前胸壁手術切口轉移到右腋下,精心制訂了手術方案?!叭绱艘粊恚中g需要通過右側腋窩下的3cm小切口穿過整個右側胸腔才能到達心臟,切口深遠,而且小切口手術視野暴露比較差,大大增加了操作難度,但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在孩子身心上留下‘傷痕’。”廈門市心血管病醫院心外科副主任孫勇解釋。 最終手術團隊僅用一小時,就為涵涵順利完成了手術。目前涵涵恢復良好,于近日康復出院重新回到了父母的懷抱。由于手術切口藏在腋窩下,從正面幾乎看不到,涵涵父母的“心病”也一并解除了。 溫馨提示 醫生提醒,先天性心臟病作為小兒出生缺陷首位的疾病,提倡“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接近一半的簡單先心病如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都可以采用微創治療且幾乎不受年齡限制。 |
相關閱讀:
- [ 04-05]研究稱睪固酮可能降低年長男性心臟病發作風險
- [ 03-30]17歲男孩體育課猝死 醫師:心臟病導致"跑步死"
- [ 03-29]老卡斯特羅:聽奧巴馬言論會心臟病突發
- [ 03-28]常加班增加患心臟病風險加班越長患病概率越高
- [ 03-19]郵輪旅客突發心臟病 廈濃霧中上演三小時生命接力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