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轉型:新理念引領城市規劃 一座城市的空間尺度源起這座城市的特質,城市更新,是基于對原有空間尺度的理解,對空間尺度進行再創造。 三年來,廈門大力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完善城市綜合功能,健全基本服務功能,通過創新實踐“多規合一”,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形成了全市統一的空間規劃“一張藍圖”,打造出可推廣復制的“廈門經驗”。 位于雙溪片區的同安萬畝蔬菜基地項目,在城鄉建設規劃中被劃為“城市建設用地”,但在土地利用規劃中卻被列為“非建設用地”。在多規合一的作用力下,最終調整為基本農田,得以永久保護。 明確保護空間和建設空間,讓該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正是在“一張藍圖”的形成過程中,廈門細化主體功能區劃分,解決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問題,呵護城市共同記憶和歷史文化要素。 在城市框架拉開的基礎上,廈門還著力完善市政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宜居度,從過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規模擴大、空間擴張、數量增長的城鎮化,轉變為提升公共服務、生活素質和城市文化等內涵的城鎮化。 去年12月9日,一場前所未有的冬季大暴雨突襲廈門。當時,位于海滄馬鑾灣片區的新景路,已經進入“海綿體”改造施工的收尾階段。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雨簡直像是專程趕來對工程實施驗收作業。強降雨從凌晨持續到深夜,24小時累計雨量超過100毫米,與新景路相鄰的其他道路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積水,但新景路改造路段卻沒有明顯積水。 在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去年來廈門被列入首批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首批全國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試點城市、第五批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這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三個試點城市的建設均已全面展開,并初顯成效,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先進理念正在廈門不斷發酵。 環境轉型:生態控制區占全市陸域近六成 “大海灣,大山海,大花園”。按照美麗廈門戰略規劃,廈門劃定了981平方公里的生態控制區,占到全市陸域面積的57.6%——這兩個數字,折射出的,正是市委市政府始終秉持的綠色發展理念。一條“生態紅線”,把廈門的青山綠水攬在懷中,撐起了一把綠色保護傘。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用生態文明理念統籌謀劃解決環境與發展問題,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正在成為廈門新常態。 三年來,市委、市政府啟動了一系列生態環境美化提升工程,大手筆潑綠,努力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的有機統一,持續夯實生態基礎。 全面啟動小流域綜合治理,全面建設多層次、全覆蓋的綠道系統,全面構筑多樣化、多層級的花園體系,努力形成親山近水、織綠成網的城市空間格局,讓城市流淌著動聽的綠色交響樂章。 廈門還率先全省制定并實施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環保部對外發布的2015年“空氣質量相對較好的前10個城市”,廈門位列第二位。 新趨勢,新高度,新作為。雖然目前廈門已通過環保部組織的國家生態市考核驗收,成為福建省首個、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二個通過驗收的城市,但在新起點的城市轉型更新之路上,廈門永遠日夜兼程。 |
相關閱讀:
- [ 04-07]廈美術界首次集體進京辦展 “美麗廈門”京城綻放
- [ 04-06]"美麗廈門"當代美術作品晉京展開幕 將展出至12日
- [ 04-01]“美麗廈門”將亮相中國美術館 匯報廈門建設成果
- [ 03-09]廈門萬名婦女齊聚“美麗廈門women同行”
- [ 02-29]美麗廈門 高效出行
——廈門全力打造大交通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