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庚論壇現場。
嘉賓展示書法作品。
廈門日報訊(文/本報記者 應潔 林露虹 通訊員 德英 志杰 王晗 圖/本報記者 黃曉珍)“TANKAHKEE”是陳嘉庚先生護照上的英文名,這個詞的讀音也正是“陳嘉庚”三個字的閩南語發音。昨天上午,在200多位嘉庚后人、海內外華僑華人、華商領袖、僑社代表及專家學者的共同參與、見證下,首屆嘉庚論壇(英文名稱為TANKAHKEE FORUM)在嘉庚先生的故鄉集美開幕。這個頗具“閩南味”的論壇英文名,一下子拉近了海外鄉親與嘉庚先生、與故鄉的距離。
潘國駒先生已年過七旬,他是新加坡怡和軒俱樂部主席,同時也是新加坡陳嘉庚基金主席。在新加坡,大名鼎鼎的“怡和軒”與嘉庚先生有莫大的淵源——成立于1895年的怡和軒是新加坡最早設立的華人俱樂部之一,嘉庚先生曾擔任主席并在怡和軒居住了30多年。潘國駒認為,“一帶一路”內涵與嘉庚精神緊密相關。而作為傳承、弘揚嘉庚精神的重要平臺,怡和軒將繼續團結海內外華人,弘揚嘉庚精神,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嘉庚先生給我們留下的物質和精神財富非常多,他一直支持中國的發展進步,并為此奮斗了一輩子,在物質、精神等各個方面做出了巨大的付出?!眹鴦赵盒侣勣k公室原副主任楊正泉幾十年前曾在采訪中見過陳嘉庚先生,“雖然僅有過一面之緣,但陳嘉庚先生的聲音樣貌和為人依舊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p>
“嘉庚先生一天生活費只花5毛錢,破掉的茶杯他也會倒過來做燭臺。”海協會原副會長、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張銘清說,我們弘揚嘉庚精神,要常常自省,“遇事想想嘉庚先生會怎么做”。他認為,嘉庚精神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標桿,“要讓嘉庚精神這面旗幟高高飄揚,那么我們自立于民族之林、實現民族復興、實現中國夢則指日可待。”
【特寫】
嘉庚長孫:祖父是中國的兒子
陳嘉庚長孫陳立人。
“快來幫我們拍一張合影?!币约胃搲蠹t色的主席臺為背景,嘉庚先生的孫子陳立人、陳君寶和孫女陳佩儀迅速“搶占”了一個好角度,拍照合影然后發到朋友圈。此次論壇的舉辦,對他們而言無疑是對祖父最好的紀念。
“祖父離開新加坡時我還很小,對他完全沒有印象,長大后逐漸從父輩口中和文字記載中知道祖父的愛國事業,感受他的偉大精神。”陳立人回憶說,“當年祖父為了維持廈大和集美學校,不惜賣掉父親名下的別墅?!?/p>
“祖父離開新加坡時,我們家已經不富裕了,和普通新加坡人的家境差不多?!被貒?,陳嘉庚還經常寫信給陳立人的姑父李光前,動員鼓勵他給家鄉捐款。“祖父是中國的兒子,為祖國付出了一切,而祖國則滿懷深情地保護他留下的物質和精神遺產。”去年的抗戰勝利紀念日,陳立人代表陳嘉庚進京接受抗戰勝利紀念章,習近平總書記在和他握手時對他說,“感謝陳嘉庚先生為祖國做出的巨大貢獻?!边@短暫的十幾秒讓陳立人記憶猶新。
“華人華僑雖然身居海外,但時刻惦記著祖國和家鄉,希望華僑能以身作則,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之夢而努力。”陳立人說。
【同步】
感受僑鄉
新變化
昨天的主題演講和論壇環節,共有來自海內外的幾十位嘉賓分別發表精彩言論。昨晚,與會嘉賓還一起到嘉庚劇院,觀賞《嘉庚頌》詩文誦讀會。今日,海內外嘉賓將走進集美和島內參觀考察,感受近年來廈門的新發展、新變化。
作為嘉庚先生的故里,近年來集美在“美麗廈門·人文集美”戰略構想指導下,立足“一精神三文化”(嘉庚精神和華僑文化、閩南文化、學村文化),傳承特色鮮明的“文化基因”,全面提升文化軟實力,加快推進“產城學人”融合發展,著力構建區域創新中心。一個產業充實、人文宜居的集美正成為嘉庚精神的領航基地、四海華僑的美麗故鄉、改革開放的清新窗口、生態宜居的幸福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