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從創立全國首個涉臺法庭,到形成“一條龍”的涉臺司法服務機制,海滄法院一步一腳印,走得很踏實。三年多以來,他們創造了許多第一:率先建立涉臺案件審判的“三合一”機制、首創跨區域臺胞陪審制度、首創緩刑考察員和執行監督員制度……秉持著敢闖敢試、司法為民的理念,涉臺法庭在臺胞中樹立起了好口碑,也成為海滄法院的一面“金字招牌”。
海滄法院涉臺法庭為兩岸同胞提供平等的司法保護。(海滄法院供圖)
樣本點擊
●2012年6月,海滄法院成立了全國首個涉臺法庭,集中管轄涉臺一審刑事、行政和民商事案件。
●2013年1月,海滄法院涉臺法庭正式獲得授權,將全市一審涉臺民商事、刑事、行政案件及涉臺司法互助一并納入涉臺法庭集中管轄范圍,在全國率先建立起涉臺案件跨區域審判的“三合一”機制。截至2016年3月31日,涉臺法庭共受理各類涉臺案件4752件,已結4262件。
●2015年8月,廈門率先在全國形成了“一條龍”涉臺司法服務機制,該機制包括從審查起訴、調解、審判到執行的整個流程。
●專家點評:
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平臺主任,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彭莉說,海滄法院涉臺法庭積極作為,勇于創新,為建設有利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兩岸特色”法治環境發揮了積極作用,樹立了公正、高效的司法形象,促進了廈臺關系的不斷發展,也讓“先行先試”的示范效應初步顯現。
廈門日報訊(記者 譚欣妮)
讓當事人在每一個個案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司法的生命線,而這樣的當事人群體當然也包括臺胞。在廈門就有這樣一個法庭,用將近四年的時間,認真實踐、創新機制,形成了“一條龍”的涉臺司法服務機制,為海峽兩岸同胞提供平等的司法保護,以公開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近日,“深化改革看廈門”走轉改大型主題采訪活動走進海滄區人民法院,了解全國首家涉臺法庭機制創新的活力源泉。
一條龍服務 在廈臺胞打官司不再難
身體出了問題,要找醫院;權益遭受損害,就得找法院。對于在廈門工作生活的臺商臺胞來說,海滄法院涉臺法庭就是他們解決法律糾紛的“專科醫院”。
盡管現在說起來稀松平常,但幾年前,臺胞想在廈門打官司,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住所地、經常居住地等等這些管轄權術語常常困擾著他們。有了糾紛,想要搞清楚該在哪里起訴,都相當不容易。有時候為了一個案件的受理、開庭,又要在多地輾轉,費時費力。
“在廈門生活的臺胞不少,其中把家和公司安在海滄的有很多,我們覺得這是本院應該擔起責任出力的時候。”海滄法院副院長、涉臺法庭庭長曹發貴告訴記者。經過謹慎細致的準備籌劃,2012年6月,海滄法院率先成立了全國首個涉臺法庭,集中管轄涉臺一審刑事、行政和民商事案件。
直到今天,這種跨區域“三合一”的涉臺案件審判模式仍然是全國獨此一家,但海滄法院早已不滿足于此。三年多以來,海滄法院涉臺法庭還創下了好多個“全國第一”——首創跨區域臺胞陪審制度、首次挑選臺胞作為參審員參與涉臺案件的審判、首創涉臺緩刑考察員和執行監督員制度等等。更重要的是,涉臺法庭形成了“一條龍”的涉臺司法服務機制,包含了從審查起訴、調解、審判到執行的整個流程,真正打通了涉臺司法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專業素質贏得信賴 當事人主動幫忙“打廣告”
2016年3月31日上午,臺胞簡先生走進了海滄法院涉臺法庭,他有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要在這里開庭。
雖說是第一次開庭,對于涉臺法庭,簡先生可是熟悉得很。“本來我對大陸的司法環境不了解,對于是否要在這里起訴有些猶豫,但是不止一位臺商朋友勸我來涉臺法庭看看。”本著謹慎的態度,簡先生先后來海滄法院咨詢了兩次,把法律實體和程序問題都好好問了個遍。這一問,不僅打消了他的疑慮,還讓他對法院有了全新的認識,“涉臺法庭的法官與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都很高,司法服務質量也遠比我想象的好。”
信任感一建立,海滄法院涉臺法庭就成了簡先生提告維權的不二之選。他還告訴記者,回臺灣之后,他要幫涉臺法庭“做廣告”:“我周圍也有不少年輕朋友想來大陸創業,要讓他們知道,廈門海滄法院有個涉臺法庭,可以提供很好的司法服務,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 (下轉A0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