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4月14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崔曉旭/文 吳曉平/圖)一抹古樸懷舊的閩南紅,一彎斜挑精致的燕尾脊,一座歲月靜好的古渡宗祠。
一艘滿載北歐當代文化藝術的船只從波羅的海漂洋而來,停留在這個具有厚重歷史的古樸村落,辦起了展覽。
一座座古厝,修繕后變身大講堂,找來專家說說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話題,比如健身、漁業養殖等等。
這里,是翔安澳頭。文化創新,讓這個小漁村煥發了勃勃生機,讓澳頭的基層文化建設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北歐藝術家入駐漁村辦展
一群來自北歐的藝術家,走進懷遠湖畔的“向東厝”,架起畫板,辦起藝術展。130余件表現形式多樣的北歐當代藝術品,包括油畫、版畫、紙本水墨、雕塑等,盡量讓作品和古厝的特色相融合。
村里住進外國人,一下子熱鬧起來了。好奇的村民們前來圍觀。起初,他們只是站在向東厝門口向里望,后來端著飯碗進屋看藝術家創作,現在他們還能對著作品聊聊各自的觀感。
以創作各種兔子形象知名的丹麥藝術家布魯斯·蘭,就把漁民捕魚后的泡沫材料制作成一只手捧紅心的大白兔。他說,這顆心就是他獻給澳頭的禮物。“我們一直在廈門尋找有特色的展覽地,正好澳頭在引進藝術家,它淳樸的閩南風情吸引了我們。”知名畫家、瑞典籍華人王彤說,大家對文化的共同追求讓他們不謀而合。盡管展覽有時,但北歐藝術家和澳頭的緣分并不會到此為止。導報記者注意到,向東厝的門口已經掛起了“北歐(廈門)文化交流中心籌備處”、“丹麥康納美術家協會澳頭寫生基地籌備處”的牌子。
藝術家古厝里開起大講堂
和向東厝一樣,這幾年澳頭不少古厝都變了樣,增添了文化的內里。
其中最知名的要數澳頭文化大院,因為這里駐扎著當地的“三筆文化”。“三支筆”之一“海之筆”蘇遙是土生土長的澳頭人,他說,“三筆文化”入駐澳頭文化大院,就是希望吸引更多藝術家前來澳頭扎根。
目前,“畫黃河第一人”著名油畫家林建、山水畫家陳文龍、花鳥畫家湯琳南以及著名雕塑家陳文令等十多位國內藝術名家也準備將澳頭當做他們的創作和展示基地。
除了引進藝術家打造村里的文化氛圍外,澳頭的基層文化建設還注重文化惠民,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距向東厝不遠有一處“華僑書院”,這里做過村部,房子主人現居新加坡。“現在村里有十幾棟這樣的華僑房給澳頭居委會托管,一些已經成為澳頭文化活動的載體。”澳頭社區相關負責人說,“書院會不定期開課,講的都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話題,比如健身、漁業養殖等,也會講解澳頭的歷史、風土人情。”
相關鏈接
基層文化建設大提升
澳頭的基層文化建設,只是廈門市基層文化創新的縮影。
近年來,全市基層文化建設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導報記者從市文化發展改革辦公室了解到,據2014年統計,廈門39個鎮(街)綜合文化站的室內總面積達到59703㎡,相比2013年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驗收時的37601.9㎡,增加22102㎡,提升了58.8%。
廈門485個市村(居)綜合文化活動室的總面積171678㎡,平均每個文化活動室的面積達到354㎡,其中400㎡以上的占2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