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迷書法 臨摹名家吸取養分 黃佩欽并非科班出身,也沒有系統學習,只憑借對傳統文化的癡迷,走上書法這條道路。俗話說,“一字一筆從古帖中來,否則無本。”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的書法,他都曾細細臨摹過,在臨摹歷代書法大家的同時,博采眾長,吸取養分。 回頭看自己學習書法之路,他用三個詞總結過程——“入‘布’三分”、“集腋成裘”、“天道酬勤”。他在廈港民辦小學讀書的時候,語文老師許麗嵋寫得一手好字,他打心眼里喜歡,于是常常模仿。小學同學謝坤禮說,當時家里窮,黃佩欽就用手指頭在左手掌、書桌上比劃,更多的時候則是在衣服上劃,雖然后來買得起筆和紙了,但這個習慣一直保持著。 上了中學,黃佩欽幾乎包攬了學校的黑板報、寫標語等工作。畢業后,無論是在廈港公社(現廈港街道辦事處),還是上山下鄉到農村、回城到工廠,他依舊承擔了抄抄寫寫的任務。后來,他考取了公務員,雖然忙碌,依舊沒有放棄學習書法,出國公務閑暇時,也把自己“關”在酒店里寫字。他說,夜深人靜展卷鋪紙、一任書寫,沉浸在文字架構的意境,是自己放松的方式,也是修身養性的一劑良方。 堅持學習 從學生變成老師 三年前,黃佩欽退休了,幾乎把時間都用在書法學習上。他不僅跟隨廈大退休教授張之江學習,還到老年大學聽課,書法水平又邁進了一步。 他熱心公益事業,退休前就利用業余時間,在社區義務教孩子們學習書法。現在,他從老年大學的學生變成了老師,每周教兩個班——行書班和楷書班,在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還有兩個班,學生都是孩子。四個班的學生,年齡跨度從8歲到80歲。 “寫字并非要成名成家,更多的是寫心和修身。”黃佩欽說,快節奏的社會,電腦取代了筆和紙,許多年輕人失去了寫字的興趣。所以,他想通過自己的力量,讓更多人接受傳統書法教育。 |
相關閱讀:
- [ 03-31]“融彭情”書法作品聯展將在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行
- [ 03-26]廈門辦書法藝術展紀念書法家謝澄光 在古玩城展出
- [ 03-09]八米長的書法作業無處安放 泉師教師鋪地點評
- [ 03-02]福州一老師右半身偏癱 為堅持授課練出左手寫字
- [ 02-29]洪順章書法作品展在福清萬達金街藝術廊舉辦
- [ 02-26]平潭三逸堂書法篆刻交流中心成立
- [ 02-25]方立強:用書法表達自然灑脫的生活態度
- [ 02-12]陳赫過春節親自下廚 展示寫有自己姓名的書法作品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