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區新圩鎮莊家寶蔬菜基地。(張天驕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王元暉 沈彥彥 翔安記者站林瑞聲余慶東)如意情集團的現代化廠房里,一道道白金針菇流水線正高速運轉,在這里操縱世界頂尖生產機器的,不少是當地土生土長的農民。這些年,翔安農業向現代都市農業的轉型,從這里一覽無余。
昨天上午召開的2016年翔安區農村工作會議,再度傳出振奮人心的消息:去年,該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732元,增長8.4%,增幅繼續保持全市第一。
這次會議,學習貫徹了中央、省、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回顧了2015年和“十二五”時期全區“三農”工作,研究部署了“十三五”發展思路和2016年重點工作。
隨著會議的召開,一幅“三農”工作的嶄新圖景在翔安鋪展開來:到2020年,現代都市農業產業集群產值達到220億元,翔安農民生活將達到全面小康水平,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國提前四年、比全市提前一年,在2010年的基礎上實現翻番。亮眼的藍圖,與當前翔安區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走的區域化、特色化產業發展之路緊緊維系。
A、加快轉型
產業發展水平持續提升
說起農業,如今很多人的目光依舊鎖定在翔安——世世代代在田野上勞作的農民們,不少已經步入了現代化的工廠。他們腳步的轉換,標示的正是翔安農業的轉型軌跡。
在過去的一年,翔安圓滿完成省級農民創業園的年度建設任務,萬綠源鐵皮石斛工廠、中廈現代化蔬菜種子加工、棒新農產品加工與保鮮3個項目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此外,莊家寶構建了較為完善的“合作社+基地+農戶+互聯網”的新型經營模式,巖谷咖啡農場獲評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市級休閑農業示范點增至4家,自行車慢行道系統初步聯通香山農業公園各個景點。
農業在轉型,鄉村在變美。去年,翔安完成44個村莊規劃編制,新建22個美麗鄉村示范點,澳頭、何厝、雙滬等3個社區獲評全省美麗鄉村示范點。而新一批“以獎代補”項目的實施,也讓農村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在小流域綜合治理方面,今年,翔安將完成九溪流域蓮溪段及東溪翔安段的綜合治理,完成流域沿線生豬養殖退養和32個自然村生活污水納管、分散處理,推進工業企業污染治理,落實九溪流域5家、東溪流域2家非法洗砂場取締整治。
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在新一年翔安農業的發展藍圖中,依舊占據著重要位置。這里將挖掘香山北麓等周邊區域農業資源,篩選推動休閑、創意農業項目,并依托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積極助力榮杰園臺灣水果觀光果園、鋤山臺灣香草觀光園等項目發展休閑農業。
B、保障民生
農民共享發展成果
促進農民增收,成了昨日會議上最關鍵的詞匯之一。事實上,其維系的,正是翔安區委、區政府民生保障的大工程。
回視過去的一年,翔安區不斷加大被征地農民和海域退養漁民轉產就業幫扶力度,轉移農漁民7809人,超額完成退養漁民轉產就業三年目標,實現男60歲、女55歲以上被征地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21個經濟薄弱村(居)也全部得到轉化提升。
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409元,增長10%——這是今年翔安區將力爭實現的目標。昨日的會議,傳遞出一個嘹亮的聲音:2016年,翔安的“三農”工作必須繼續圍繞農民增收這個主題,在推進農業轉型、惠及農村發展、富裕農民生活上下功夫。
值得注意的是,接下來,翔安還將按照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思路,健全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核心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救助體系,對農民收入實行兜底性政策。
如今的翔安,現代化的高樓與古樸的田野交相輝映。無論是在推動農民增收還是在深化農村治理上,翔安都緊緊把握著“共同締造”這一強力杠桿。他們把廣大農民聚合在一起,廣泛推廣共同締造美麗鄉村的“1+1+X”模式,一個又一個“先創帶后創、推動大眾創業,先富帶后富、實現共同致富”的生動局面出現在這片綠意盎然的熱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