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優勢】
重金扶持創新創業吸引人才
擁有軟件園三期以及1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
具有豐富的國內外技術資源、產業孵化和資本運作經驗
打造首個創新城區為創業者提供完善的工作生活要素
集美培育創業熱土,圖為軟件園三期。 (駱兆杰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應潔 林桂楨 通訊員郭妮妮陳季玉)高性能骨再生醫學、玻璃精密模壓制造技術、無線網絡震波探測技術、液態金屬材料散熱技術和高阻尼合金……一大波由海外清華校友帶來的“高上大”科技項目和技術成果來到集美,尋求資本和合作伙伴。
清華校友到集美找合作伙伴
前天,由集美區政府與清華海峽研究院(廈門)聯合主辦的“2016海外清華校友創業行”活動在集美舉行,19位在海外發展的清華校友受邀實地考察集美的投資環境,并進行創業人才項目對接會。
此外,集美區還與清華海峽研究院簽約了全面合作共建協議。對集美區而言,此次活動的意義不僅在積極促成項目,更在于向以海外清華校友為代表的高層次人才主動拋出“橄欖枝”,以優越的創業環境、宜居的生活環境、優惠的創業扶持和周到的政府服務,吸引海內外人才來到集美創新創業,加速人文集美“產業、城市、學校、人才”融合發展。
前天上午,在項目對接會舉辦之前,集美區先邀請海外清華校友到集美新城核心區、創業大廈、軟件園三期、杏林灣營運中心等創新創業新地標參觀考察了一番。
海外清華校友們當然不是“空手”而來,他們帶來了目前全球最前沿、最尖端的技術成果和科研項目,包括眼下大熱的VR(虛擬現實)技術、液態金屬材料、生物技術、再生醫學材料、光學技術以及地震波及油氣資源檢測技術等等。
創業者看好集美發展潛力
這19名校友大多在海外的大學、研究機構或科技公司學習工作多年,不少是第一次來到廈門、來到集美。
校友之一、全美華人創投聯盟主席高速是第一次來到集美,他表示對集美的創業環境和人文環境感到“驚訝”:“以前創業都要去長三角、珠三角,沒想到廈門還有這么個好地方。”他此次帶來了可用于石油和天然氣勘探與生產、火山和地震的監測和研究的“無限網絡震波探測現場成像系統”,他同時表示,很看好集美的發展潛力,回去后要推薦給其他創業者。
現在德國弗勞恩霍夫制造工藝研究院的汪洋也是清華校友。他評價說,集美除了環境好,政府在創業項目扶持、技術引進等方面也有很好的政策。他所研究的技術適用于微電子、光電制造等產業領域,相信能在集美區找到合作機會。
帶隊的清華海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樑也在發言中頻頻點贊集美區,稱集美是最宜居、最具創新創業潛力的區域。他說,集美具有豐富的國內外技術資源、產業孵化和資本運作經驗,還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希望與集美區對接合作,推進集美區轉型發展,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對接會現場,主辦方還請來了國內外的20余家基金(風投)機構現場與海外清華校友進行項目對接洽談,主動為這些高精尖優質創業項目“牽線搭橋”。
【同步】
集美不惜重金
引進高層次人才
在“2016海外清華校友創業行”活動的創業人才項目對接會上,集美區區長何東寧現場推介集美。他介紹,去年集美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財政總收入和區級財政收入增速均位列全市第一,是廈門發展最快的區域之一。此外,全國總共5個臺商投資區,集美就占了兩個,在對臺方面有不可比擬的優勢。集美還擁有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的廈門軟件園三期,以及1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這些都是集美創新創業的獨特優勢。“當前集美區亟須新興產業、優秀人才、先進技術和優質項目。”何東寧向清華海外校友們伸出橄欖枝,歡迎他們的項目落戶集美。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在引進高層次人才方面,集美可謂“不惜重金”,在創業資金扶持上,集美區配套市“雙百計劃”A、B、C三檔400萬元、300萬元、100萬元的創業資金扶持,分別再給予240萬元、180萬元、100萬元的區級資金扶持,也就是說,最高能獲得640萬元創業資金扶持。除此之外,還有創業場所租金補貼和生活保障等。
軟件園三期是人才創新創業的熱土,不久前,位于集美新城的軟件園三期內首幢人才公寓通過相關驗收,很快將投入使用。該公寓擁有542套單身公寓,生活設施應有盡有,可拎包入住,周邊還引入了便利店、餐飲、健身中心等商業配套。
今年,集美區還將在軟件園三期及周邊的4.7平方公里打造集美首個“創新城區”,加快產業、生活要素聚集,形成“15分鐘創新生活圈”,為創業者提供完善的工作、生活要素。 |